近年来,各地妇联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总结出8种推进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的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这8种模式为,一是立足市场,按需培训定向转移。把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就业技能作为加快转移、促进增收的基础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二是搭建平台,引导妇女有序转移。发挥妇联组织网络健全、信誉度高的优势,建立劳动力转移输出基地。三是打造品牌,做大市场接纳转移。采取公司运作、吸收加盟等方式规范管理,培育出一批有影响的家政品牌,如四川“川妹子”,山东“大姐”,陕西“米脂婆姨”,广西“八桂月嫂”、湖北“木兰花巾帼家政”等。四是区域协作,互利双赢联动转移。建立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妇女合作组织,促进东中西部妇联之间合作,加强输入地与输出地对接。五是开发项目,拓宽渠道就地转移。六是加强扶持,返乡创业带动转移。通过争取贷款、协办手续等方式,扶持有较强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妇女返乡创业。七是树立典型,宣传表彰引导转移。八是强化维权,以人为本稳定转移。注重对女农民工的服务,发放维权帮助卡、开设热线电话、开展新市民教育、成立流动妇女组织等,维护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