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重庆内蒙古等11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水平排名上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李斌 吴晶晶)日前在此间公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在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在中国地区第一次现代化排名中,2005年和2004年相比,重庆、内蒙古、宁夏、广东等11个地区全国排名上升,湖北、湖南、山东、陕西等9个地区全国排名下降。

    2005年,中国34个省级地区中,香港、澳门和台湾已经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北京等7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超过90%,福建等14个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80%至89%。

    北京和上海有9个指标达到第一次现代化标准,天津和浙江有8个指标达标,江苏、辽宁和黑龙江有7个指标达标,广东、福建、山东、吉林和山西有6个指标达标。

    如果京津沪港澳台地区不参加排名,2005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名前10位的地区为: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福建、重庆、山东、黑龙江、吉林和山西。

    2004年中国地区现代化的前沿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期。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如果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分组,2004年有10个地区从2003年的欠发达地区升级为初等发达地区,它们分别是:内蒙古、宁夏、湖南、新疆、安徽、甘肃、青海、江西、河南和海南。2004年北京第二次现代化指数达到85分,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的底线。

    如果根据综合现代化水平分组,2004年与2003年相比,河北和安徽从欠发达地区升级到初等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分组没有变化。

    新闻背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内涵和特点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李斌 吴晶晶)现代化研究在我国结出了创新之果。继德国学者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化理论之后,中科院研究员何传启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何传启说,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第二次现代化不是文明进程的终点,将来还有新的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既是一种广义现代化理论,也是一个文明发展理论。

    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在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物质生产扩大物质生活空间,满足人类物质追求和经济安全;社会发展具有工业化趋同的倾向。

    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就是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生态化、信息化等。在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知识和信息生产扩大精神生活空间,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实现;物质生活质量可能趋同,但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多样化。为此,专家构建了一个包括知识生产经费投入、专利产出、中学和大学普及率、电视和因特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例、医疗服务、人均能源消耗等在内的指标体系。

    两次现代化是紧密相关的。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奠定了第二次现代化的物质和社会基础;第二次现代化在许多方面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消除和“反向”,在某些方面是继承和发展,也有些方面是新发生的。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现代化。

 
 
 相关链接
· 118国列第100位:中国生态现代化刚刚“起步”
· 2050年前后中国生态现代化要达世界中等水平目标
· 我国正式启动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
· 2005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