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土资源大调查发现一批国家级矿产资源接替基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30日   来源:人民日报

    自1999年以来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结果显示,青藏铁路沿线、滇西北、天山、南岭等一批新的国家级矿产资源接替基地已经初步形成,将新增一批重要产能,通过后续勘查工作,有望明显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的保障程度。这是记者从在此间举行的地质大调查找矿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悉,自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截至2005年底,累计新发现矿产地747处,新增一批重要矿产的资源量。在青藏高原、昆仑—阿尔金等西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发现了一批找矿远景区,对于进一步调整我国矿产勘查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在雅鲁藏布江、西南三江、天山、南岭等成矿带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产地,初步形成了四个大型、特大型规模的国家级矿产资源后备勘查基地。

    在青藏铁路沿线有色金属基地发现具有大型以上远景规模的铜、铁、铅锌矿产地16处,初步形成了驱龙—甲马、尼木、吉如、朱诺、当雄等5个有色金属矿集区,已新增资源量铜1175万吨、铅锌642万吨、铁25747万吨、银10541吨。其中,墨竹工卡县驱龙铜矿已探获铜资源量789万吨,达到特大型规模,成为我国仅次于德兴铜矿的第二大铜矿床,外围找矿潜力仍然很大。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介绍,地质大调查找矿实践证明,我国地质找矿具有较大的潜力,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查,有望使铜、铁、铝、铅锌等大宗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大幅增长,彻底扭转当前储量增长明显滞后于储量消耗的局面,并显著提高部分矿产的供应能力。(于猛)

 
 
 相关链接
· 我国初步形成四大新国家级矿产资源后备勘查基地
· 发展改革委提出:我国将提高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 辽宁采取三项措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 国务院检查组听取郑州市政府汇报安全生产工作
· 赵铁锤率国务院督查组赴豫督察矿产资源开发整顿
· 曾培炎: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合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