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李薇薇、崔清新)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有望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
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新天30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2007年度第一季度自主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他介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起草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已初步成型。战略中的20个专题的研究工作现已基本完成,春节前将对这20项专题的研究报告进行专家审议。
尹新天介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是从2005年7月开始启动的,国务院为此专门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领导小组。
尹新天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是对国家知识产权的全面审视,是一次新的、全面的部署,因此意义非常重大。”
据介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容包括20项专题和1个纲要,即“20+1”战略,20个专题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以及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等。
据了解,美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重大举措。日本2002年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科技部2005年提出中国科技的三大战略,即人才战略、专利战略、标准战略,这三大战略的核心就是知识产权。
2006年我国专利申请呈现“五大亮点”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李薇薇)记者30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57万多件,比上一年增长20.3%,并且呈现以下“五大亮点”:
一是三种专利申请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且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更大。据了解,2000年至2006年,我国三种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的平均增长率均超过20%。2006年三种专利申请的年增长率为20.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21.4%。1985年至2006年,发明专利申请累计超过100万件,达到108万件。
二是国内三种专利申请同比增长比国外高12.4个百分点。据了解,2006年国内专利申请量和国外专利申请分别约为47万件和10万件,同比增长分别为22.8%和10.4%,相差12.4个百分点。
三是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明显高于国外。在对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发明申请量约为12万件,同比增长30.8%,占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58.1%,比国外的同比增长率10.4%高出20.4个百分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的总量也是国外发明专利总量8.8万件的1.39倍。
四是国内三种专利职务申请增幅高于非职务申请。国内三种专利职务申请同比增长28.1%,非职务申请同比增长19.0%;职务申请增幅比非职务申请高出9.1个百分点。
五是企业是国内三种专利职务申请的主力军。国内三种专利职务申请中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机关团体申请比例为82.0%、11.3%、4.8%和1.9%;工矿企业三种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1.0%,高于国内职务申请的同比增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表明了国内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社会公众专利意识明显提升。
“国内工矿企业专利申请比例超过国内全部职务申请的80%,且其同比增长比例高于职务申请,充分说明了我国企业单位越来越重视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主创新成果,它们已逐渐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国外公司在我国的专利申请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且一些主要国家的专利申请增长速度高于其在本国的专利申请,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专利保护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国外公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位负责人说。
中国法院增强知识产权审理透明度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田雨)“2月5日9时,20法庭,原告黄井文诉被告北京图书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冯延飞、吉林人民出版社侵犯著作权纠纷案……”这是“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2007年2月份开庭计划的内容。
“及时公开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文书,旨在全面落实审判公开和透明度原则,方便各界及时了解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动态。”最高人民法院负责知识产权案件的民事审判第三庭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本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通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来,各级法院创造性地开展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基本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经受住了入世及其后过渡期的考验。”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统计显示,2002年至2006年的5年间,全国地方法院共受理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54321件和52437件,比1997年至2001年的5年增长了145.92%和141.99%;共受理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二审案件13170件和12700件,年均增长8.93%和9.55%。
案件激增给审判工作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中国法院强化了审判机构调整和审判力量配备方面的工作。据2006年初的初步统计,中国法院现有单设知识产权庭172个,专设知识产权合议庭140个,共有知识产权法官1667人。
“中国法院按照履行承诺、适应国情、平等保护的要求,依法审理好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依法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曹建明说。
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02年至2006年,中国法院共审结涉外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931件,年均增长48.29%。
曹建明表示,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时,中国法院将一如既往地遵循国民待遇原则,严格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既不因涉外案件的敏感性而给予外国当事人以超越法律的特别待遇,也不以保护国家利益为名而实行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
为了使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更透明,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各级法院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保障包括外国人在内的社会公众能够旁听知识产权案件的开庭审理;选择有影响的案例,邀请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旁听庭审,以增强审判的公开性和公信力。
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3000件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李薇薇、崔清新)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全年达到3826件,同比增长了56.9%。这也是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3000件“大关”。
这是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30日举办的2007年第一季度自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据了解,在2005年,中国以2452项的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进入世界前10位,比2004年增长了43.7%,从增幅来看,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在总量上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005年全球申请的专利数量为134073项,其中美国以申请45111项国际专利位居全球榜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曾经指出,从2000年到2005年,日本、韩国和中国申请的专利数分别增长了162%、200%和212%。2005年这三国申请的专利总数占世界申请专利总数的24.1%。专利数的大幅增长表明这三国特别是中国的技术实力在迅速增强。专家认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带动了科技投入的增加。此外,出口型经济也促使中国日益重视国际专利的申请。
“国际申请的迅猛上升,说明中国企业已开始日益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也迫切希望在世界各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这在中国来讲是非常可喜可贺的事情。”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新天说。
据了解,30日的新闻发布会是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行自主新闻发布会的第一次。今后,每隔三个月的时间,国家知识产权局都将举办一次这样的新闻发布会。
我国专利申请量增长势头强劲 发明专利数目最多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李薇薇、崔清新)我国的专利申请量2006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三种专利申请57.3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3%。
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新天30日公布的消息。他介绍,在2006年受理的专利申请中,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分别为21万件、16.1万件和20.1万件,分别同比增长21.4%、15.6%和23.2%。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增长迅猛,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增幅更为显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三种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七年的平均增长率均超过20%。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受理专利申请超过300万件,达到333.4万件,发明专利申请超过100万件,达到109万件。此外,2006年我国申请的国际专利为3826件,同比增长了56.9%。
尹新天表示,随着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持续增长,专利审批能力稳步提高,三种专利和复审无效请求案件的审查和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度计划任务超额完成。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三种专利结案37.9万件,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分别结案8.1万件、14.7万件和15.1万件,分别同比增长10.7%、45.7%和44.3%,分别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9%、11%和15%。复审与无效请求结案4689件,同比增长45.7%。
“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平均审查结案周期22个月、实用新型9个月、外观设计6个月。复审和无效的审理周期分别为18个月和13个月。这在国际上都达到了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尹新天说。
去年“洋发明”占据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半壁江山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崔清新 李薇薇)国家知识产权局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2006年我国向国内授权发明专利达2.5万件,占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43.4%,向国外授权3.3万件,占总量的56.6%。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尹新天介绍,2006年我国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内授权数量同比增长了21.1%。国外授权3.3万件,同比增长0.3%。
据专家介绍,一般来说,在三种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比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含金量高。近年来,国外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一直超过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量,绝大多数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授权量也相应比国内多。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曾表示,我国目前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数量大国,但还远远不是知识产权强国。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而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更加明显。
专家介绍,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加上知识产权就意味着高额利润。英特尔公司拥有电脑核心CPU的设计制造技术,其税后利润达到20%;微软公司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其税后利润更是高达40%。与此相对应,我国许多年产百万台电脑的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税后利润不超过5%。
我国目前仅有1.1%的企业获得授权专利,其中仅0.17%的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权。田力普说,由于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和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不强,在国际竞争中易陷于被动。
但是,尹新天表示,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很多发展中国家本国申请专利数量远远低于外国申请专利数量。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在中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在中国申请专利多不见得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