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齐中熙、姜雪丽)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6年中国钢铁产量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粗钢产量突破4亿吨,占到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然而,我们对这一数字绝不能一味欣喜,钢铁行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生产粗钢41878.2万吨,增长18.48%;生产生铁40416.7万吨,增长19.78%,已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3.79%和46.6%。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虽然钢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朝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变化,但还应当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全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而且有所下降,2006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21家,比上年增加4家,但全年粗钢产量占总产量的51.32%,比上年同口径下降2.77个百分点;
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进展缓慢,体制机制改革明显滞后,全行业存在总体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总量扩张仍在继续,落后产能占全行业总产能的20%左右,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艰巨,难度加大;
钢铁生产的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全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钢铁行业是全国耗能、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能源和环境因素明显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等。
“所有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罗冰生说。
他同时表示,去年中国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节能降耗减排方面呈良好态势。
一些高端产品产量和比例有所增加。其中,生产冷轧薄板1314.57万吨,比上年增长53.1%,国内市场占有率94.75%,比上年提高8.76个百分点;
冷轧薄宽带钢1290.41万吨,比上年增长49%,国内市场占有率75.16%,比上年提高19.82个百分点;电工钢板329.52万吨,比上年增长26.4%,国内市场占有率76.32%,比上年提高8.86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方面,2006年吨钢综合能耗645.12千克标煤,同比下降7.06%;吨钢可比能耗623.04千克标煤,同比下降6.19%;吨钢消耗新水6.56吨,同比下降14.9%。
全国粗钢产量已占全球三分之一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姜雪丽、齐中熙)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2日表示,2006年全国粗钢、生铁产量大幅增加,已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3.79%和46.6%。
罗冰生在2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说,去年全国生产粗钢41878.2万吨,增长18.48%;生产生铁40416.7万吨,比上年增长19.78%。
罗冰生说,虽然粗钢产量大幅增长,但增幅比2005年有所下降。
据介绍,2006年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95.82%,比上年提高2.61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全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38405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98%,我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罗冰生说,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全国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是钢材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最大的一年。
一些高端产品产量和比重增加。其中,板材(不含窄带钢)15402.46万吨,比上年增长36.54%。生产冷轧薄板1314.57万吨,增长53.1%。
2006年专用钢材生产明显增长,全年生产集装箱板217.5万吨,比上年增长65%;桥梁板73.2万吨,增长60.5%;造船板654万吨,增长34.8%。
此外,2006年全国生产不锈钢529.88万吨,比上年增长67.68%,成为世界第一大不锈钢生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