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近年来,海南岛水资源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仅万泉河与南渡江流域每年就要接纳各路废水4000万吨。面对“经济要可持续发展、水资源要坚决保护”双重矛盾的两难选择,从2005年开始,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运用执法检查“回头看”这一形式,走出了一条环保监督制度的创新之路。
2007年1月30日,一份特殊的通知下发到了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水务局、省建设厅等部门及各市县人大: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将再次对全省水污染执法检查进行“回头看”,继续跟踪监督,确保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
这份“回头看”的通知,让海南省各地政府的心马上“紧”了起来,一项项整改措施又陆续推出。
重现场:执法部门不能“缺钙”
2005年8月首次执法检查,一改过去先坐下来听汇报为直接到现场走访群众、观察实情,让事实说话,有问题当场分析,有意见当场提出。
“回头看”的出台,最早还要追溯到两年前。
近年来,水污染现状在海南渐趋严峻,群众反映强烈。
2005年初,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抓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这一主题,由人大环资委负责人带队,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和新闻记者跟随,从2月中旬至3月底,将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美舍河、太阳河及13个市县的水污染现状摸得一清二楚。
底摸清了,心中有了数。这年7月,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开始了。
据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主任罗时祥介绍,这次执法检查,一改过去先坐下来听汇报的惯例,而是直接到现场走访群众,观察实情,让事实说话,有问题当场分析,有意见当场提出,既缩短了检查时间,又减少了工作环节,群众反映良好。
此外,借助媒体的力量也是这次检查的“重头戏”:过去多报喜少报忧,这次宣传报道既宣传典型,亦揭露违法行为,如实反映执法检查全貌。活动期间,省内主要媒体还公布了记者手机号码,海南人大网站也发布了电子信箱,接受群众反映问题,提供线索。
从南渡江发源地白沙县顺流而下,8天走下来,检查组成员目睹、亲历了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从源头至出海口,南渡江正遭受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双重污染。南渡江流域每年接纳各路废水3000万吨。因排污设备运行需要较大费用,南渡江沿岸某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偷排超标污染物情况时有发生。
检查组认为,这与政府职能部门执法不严直接相关,有些市县环保部门的负责人,说起话来不像政府的执法人员,倒像是企业负责人,患了“软骨病”,严重“缺钙”!许多地方都从短期政绩和本位利益出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所谓发展。
在痛惜和忧虑之余,检查组成员在思考:作为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检查、提出意见建议之后,还能做些什么?只有抓住突出问题连续跟踪督促整改,才能见到实效。
基于这种共识,一项新的举措——“回头看”就这样形成了,在向省政府反馈相关情况时,省人大常委会明确提出,要就此进行跟踪监督,开展“回头看”。
回头看:仍有单位污染如旧
2006年8月,检查组对挂牌督办的13个重点监督整改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回头看”,结果表明,整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执法检查一结束,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就召开执法检查意见反馈会,如实向政府反馈检查情况和整改意见,要求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作整改情况汇报。省政府对整改工作十分重视,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落实水污染问题的整改工作,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整改通知,全省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及大量的人力全面整改。
政府各有关责任部门都开始了整改行动,执法检查似乎可以“圆满落幕”了。然而,新的起点就在眼前——
围绕着人大环资委要求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挂牌督办的13个重点监督整改单位,2006年8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对执法检查“回头看”。
“龙塘水源地、沙坡水库、美舍河的整治已初见成效,说明海口市人民政府听取了省人大执法检查组的意见,在整改上下了真功夫。”人大代表在回访重点整改流域现场,脸上露出了笑容。为解决龙塘镇的生活污水污染饮用水源问题,海口市政府已投资2500万元建设镇区污水、雨水管网,完成土方开挖3500立方米,回填土3500立方米,检查井163座,污水、雨水管道分别为3300米和1700米。
2006年8月23日,检查组回访了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度假区污水处理站、南林胶厂排污不达标等3家被挂牌督办企业。大家发现:市环保部门督促检查整改基本到位了,尤其是污水处理厂。去年检查时开机,检查组走后就关机,经群众举报受到严厉批评。这里经整改,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提高了监控效果,值得向全省推广。
当然,情况也有例外。当“回头看”执法检查第二小组一行来到挂牌整改的13家污染单位之一的昌江县人民医院时,发现这里整改措施疲软,污染现场如旧。检查组成员感到问题严重,当场对此严厉批评,并要求县政府给出明确整改时间段。昌江县委书记关进平当场表态:“从今天开始,将按照检查组提出的整改要求进行整改。医院治污如果再不达标,我就不再当这个县委书记!”
根据检查组对13个重点监督整改单位进行的“回头看”,总体结果表明,整改工作还是取得了较好成效。
再回首:咬定整改不放松
2007年1月30日,常委会再次发出“回头看”督办通知,明确提出五大重点整改要求,“回头看”之后“再回首”。
两年前进行了执法检查,一年前进行了“回头看”,事情到此似乎又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为防止反弹,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咬定整改不放松”,“回头看”之后“再回首”。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这次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发出的督办通知,明确提出了五方面重点整改要求:一是工业废水治理要严格实行环境管理制度,防止工业废水污染反弹,切实做到所有污水排放的工业企业都要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达标排放。二是城镇生产污水污染治理要突出抓紧白沙、澄迈、定安、琼海、昌江等市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三是加快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落实保护措施,保证人民群众饮用水质安全。四是海口美舍河、万宁太阳河污染治理要抓紧落实前两次活动中提出的多项整改要求。五是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江河沿岸城镇,要加快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
2007年1月26日,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卫留成在省人大调研时,对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及“回头看”高度肯定。他说:省人大的监督工作特别是环保监督,对生态省建设作用很大,对政府工作也是有力的支持和促进。从现在起,我们确实要把水污染防治和垃圾处理放在突出位置,确保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
据省国土资源厅最新反馈的消息:到2006年底,跨市县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已完成。17个市县已完成工作方案,15个市县已安排工作经费。分批建设城镇垃圾与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运作。
罗时祥说,整改一日不落实,跟踪督办一日不结束,人大常委会将不断进行执法检查“回头看”,确保海南绿水青山永驻!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