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2月8日电(记者马姝瑞 程士华)安徽省合肥市和平路街道推出“邻里守望”制,给社区的居民们心头一暖:空巢、孤寡老人生活不便,修家电,叠被褥,会有人随叫随到;孩子忘带钥匙回不了家,会有人把他们带回自己家……都市社会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冷漠症”在此冰融雪消。
“邻里守望”--守望安全、守望沟通、守望幸福。邻里守望使得居民逐渐习惯了“开家门,握邻手、互帮助、解邻忧”的社区氛围。一次又一次的包饺子、联欢会、趣味运动会让居民感情沟通的机会增多了,一些实际问题,如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缺乏照顾等,也都得到了解决,居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了增强。
“只要您拨打电话,我们十分钟内赶到”-- 这是和平路街道社区“爱心110”对所有社区家庭的承诺。
家住肥东路社区的何一凡老人,年逾八十,子女在新加坡工作,他和老伴独自居住。当他们拿到“爱心110”卡的时候,对这张小小的卡片心存疑惑。一次,何一凡家里灯泡坏了,老两口着急上火无济于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通了“爱心110”热线。不到十分钟,爱心专管员赶到了老人家里,帮老人换好了灯泡。
“爱心110”的专管员郭玉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社区空巢老人的“好管家”。她经常到社区空巢老人家,陪老人聊天、唠嗑,帮忙打扫卫生,帮老人买米油等生活必需品。
一次,郭玉梅在走访中了解到,家住纺织四村的杜绍英老人生病卧床不起,便组织志愿者前去看望,为老人整理家务,联系医院,照顾老人的一日三餐。老人床垫单薄,她就把自家的海绵床垫给老人铺上。
“我就是社区的义工,孩子们都交给我吧。”退休老教师糜正怡说。他在社区生活了几十年,退休后当起了孩子的代管家长,免费为孩子辅导功课。寒暑假,社区的小活动室就是孩子的乐园。
退休党员王琛是一个爱运动的老太太,热情主动地帮助社区成立了社区老年舞蹈队、晨练队。社区为他们提供了场地、音响设备等。在这支老年舞蹈队的带领下,社区里喜欢跳舞唱歌的老人越来越多。“运动是享受,舞蹈是健康,我们虽然老了,但要有自己的爱好,这样才活得充实。”王琛常用这句话给老伙伴们加油打气。老人们精神更饱满了,身体得到了锻炼,大伙儿在一起也多了些照应。
和平路街道社区用“邻里守望”诠释了现代城市邻居:邻居是相互帮助的朋友,邻居是在你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求援的伙伴,邻居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