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宜昌2月9日电(记者江时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8日再次启动向下游补水计划,到9日12时,葛洲坝以下江段水位已比7日上升0.1米,三峡电站、葛洲坝梯级电站发电出力提高30多万千瓦。这表明在长江枯水期,三峡工程已开始发挥其水量调蓄功能。
2006年是1877年长江有水文纪录以来最枯的一年。三峡工程在去年10月27日由135米水位蓄至156米水位,新增库容110亿立方米,使三峡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进入初期运行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对新华社记者说:“如果三峡工程仍在135米水位下运行,那么三峡工程根本就没有调蓄能力,要想增加对下游的供水不可能。由于三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提前一年投运,才具备了调节下游供水、航运、生态环境的能力。”
现在,三峡库区回水保持在重庆涪陵至长寿区间,川江航道仍在高水位下运行。三峡工程两次对下游补水后,长江中游航道尤其是葛洲坝下游水位明显提高,宜昌庙墩水位在38.5米左右,比最低航行保障水位高0.5米左右。虽然目前长江上游来水量每天只有4200立方米/秒左右,三峡工程出库水量每天却保持在4800立方米/秒左右。这个下泄流量水平,比没有调蓄功能的2005年前同时期天然流量高出1000立方米/秒左右。
“当前长江中下游特枯水情并不是三峡工程引起的。相反,没有三峡工程,沿江经济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郑守仁说。2006年长江在三峡坝址的断面流量比多年平均值少1/3,只有2950亿立方米。因此去年蓄水过程艰难,用了37天时间,而原计划是用一个月的时间。
负责执行补水调度计划的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说,中国三峡总公司始终注意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以经济利益为第一目标,而是强调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社会效益。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上旬,三峡工程给下游补水约3亿立方米,2月8日三峡工程再次启动补水调度机制,此次补水预计到2月底结束,下泄总水量约20多亿立方米。到3月份后,中国三峡总公司将根据上游来水情况,再做出具体的补水调度计划。
据他介绍,三峡工程枯水期的运用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尽可能维持三峡坝上高水位,以改善长江上游航道;二是在天然枯水状态下,通过下泄流量改善下游航道条件和航行能力;三是对枯水期的发电有所贡献,对输电范围内的供电提供保障。“中国三峡总公司已开始探索实现这三个目标”。
袁杰说:“2006年长江流域特枯水情是由大气环流异常引起的,这一点中国气象局已有定论。至于三峡工程建成后,是否对库区沿线20公里范围内的小气候形成影响,则还需要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