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经济日报记者就农村市场食品安全问题对话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
如何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培育一种意识
场景一:北京市顺义区安乐村隆华便利店。一进店门,右侧收银台旁的货架上放置着一摞绿色封皮的小册子《食品安全消费手册》。翻开这本册子,里面分选购篇、厨房篇、健康篇、维权篇4个部分,详细地介绍了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消费知识,还有近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及相关知识、安全食品推荐等。
数据:2006年11月20日到12月20日,全国各地共向农村消费者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赠送食品安全科普书籍8.7万册,接待咨询2.2万人次。
记者:我注意到,摆放在隆华便利店里的《食品安全消费手册》是由全国三绿工程工作办公室编制的,请问为什么要编制这本册子?
姜增伟:去年11月20日,商务部联合中宣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启动了三绿工程下乡宣传月活动,作为此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编写了这个册子,并免费下发到各个乡村超市、便利店和市场。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农村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消费知识。
记者:三绿工程下乡指的是什么?
姜增伟:首先要说说三绿工程。这是一项旨在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工程,是菜篮子工程的深化,由商务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联合实施。简而言之,就是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对农产品质量实现由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
三绿工程下乡,就是把三绿工程从城市拓展到农村,为农村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记者:这种保障不是件容易的事。据我了解,不少农村市场都存在出售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食品情况。
姜增伟:实事求是地讲,农村是我国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一方面部分上市农产品存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另一方面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食品安全消费知识,更多的看价格,常常购买一些“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
记者:如何扭转这种状况?
姜增伟:首先要培育一种意识,即食品安全消费意识,这也是我们开展三绿工程下乡宣传月活动的目的。我们期望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及科普书籍、开展逢集日现场咨询、农村骨干专题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名优产品展示、新闻媒体宣传等活动,唤醒广大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形成不生产加工、不贩卖销售、不购买食用不安全食品的良好氛围。
记者:效果怎么样呢?
姜增伟:举个例子吧。去年12月,北京市商务局组织北京二商集团、王致和、六必居、古船、月盛斋等知名企业到大兴区开展三绿工程下乡宣传。有的农民在品尝了正品酱油后说:以前我吃的酱油可不是这个味儿,以后买吃的一定要看看厂家和出厂日期。据介绍,王致和、六必居、月盛斋、古船等知名食品企业专门生产了一批简装和大包装的食品,供应农村市场。
从宣传月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商务部的调查显示,84.7%的农民称购买食品时会考虑食品安全问题,比上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疏通一条渠道
场景二:今年1月,海南辣椒滞销,价格低时一斤只卖2毛钱。商务部通过商务天气预报下乡和新农村商网栏目,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引导客商前往海南采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南辣椒的销售难题。海南昌江县辣椒种植大户余生乐说:不仅辣椒销量上去了,价格也由原先的每斤0.2元至0.3元涨到了每斤0.3元至0.4元。
数据:去年3月份起,商务部在网上开通商务天气预报下乡栏目,发布农产品价格及供求信息,并对重要农产品进行市场预测、预警分析。目前,该栏目已播出45期,发布各类涉农信息10000多条,受到农民欢迎。
今年1月15日起,商务部举办冬季农村商品网上交易对接会,重点为农民解决买难、卖难提供免费信息和产销对接服务。短短的10天中就促成交易97笔,实现交易总额(含意向成交)3.26亿元。目前,对接会仍在进行中。
记者:采购、配送、运输等流通环节是影响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方面有些什么考虑?
姜增伟:在流通环节,三绿工程下乡重点就是疏通一条渠道,即农产品流通渠道。
首先,要积极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带动优质农产品进城,力争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其次,就是鼓励农村连锁超市、大型消费单位与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直供关系,进一步拓宽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第三,开展了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用信息服务为农民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出优质农产品进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2006年8月25日“新农村商网”正式开通,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发布、咨询互动和交易对接,目前网站日均访问量超过50万次。2006年9月15日至10月31日新农村商网开展了秋季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成交金额超过7亿元;2006年12月底,新农村商网的日常对接服务实现成交额1.17亿元。今年1月15日至2月10日,新农村商网举办冬季农村商品网上交易对接会,截至1月25日已实现交易总额(含意向成交)3.26亿元。
2006年9月1日《新农村商报》正式发行,每周一期,四开八版,向全国62万个行政村每村免费赠送两份,张贴到村,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记者:还有呢?
姜增伟:还有就是构建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县(区)、镇、村三位一体的农产品流通网。比如,北京市顺义区建立了以隆华购物中心为龙头、以顺平副食批发中心为依托、区镇村统一配送、三级营销的网络,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把商品质量关,打造绿色流通渠道,保障了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压缩了流通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价格。据介绍,北京市顺义区共有417个自然村,迄今为止已建有农村超市11家、连锁店350家,千人以上村覆盖率达100%,商品配送率可达70%。
记者:统一配送、三级营销的网络,实际上就是健全的农村流通网,这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建成的。
姜增伟:所以我们要优化配置各种流通资源。你知道,近两年,商务部在力推一项工程,就是万村千乡工程,目标是通过在农村逐步推行连锁经营,利用3年的时间,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75%以上的县,构建起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显然,这项工程为“三绿工程下乡”提供了有力支撑。你注意了没有,我们去北京顺义考察的那些三绿工程下乡流通网点,多数都挂有万村千乡工程的字样。
记者:这的确是一种资源优化。能不能这样理解:万村千乡工程架起了一个农村流通网,三绿工程下乡呢,则把绿色安全的食品装进了这个网络,两者相辅相成。
姜增伟:是的。
记者:你说的疏通一条渠道,包不包括鲜活农产品运送的绿色通道?
姜增伟:不仅包括,而且非常重要。
迄今为止,交通部牵头构筑了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五纵指的是银川—昆明、呼和浩特—南宁、北京—海口、哈尔滨—海口、上海—海口;二横指的是连云港—乌鲁木齐、上海—拉萨。目前正努力实现五纵二横的省际互通。
记者:对于五纵二横这个绿色通道的畅通,国家有些什么保障措施?
姜增伟:去年7月,交通部、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的通知》,提出力争将与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线路平行的已建成高速公路纳入网络,并实现省际互通。按照规定,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享受一定的通行费优惠,省(区、市)内外没有政策差别。
开展一项整治
场景三:1月22日,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南半壁店乡樱桃园市场。1150平方米的大厅内,蔬菜、水果、鲜肉、鱼、粮油和食品加工分类分区排列,86个摊位货品摆放得井然有序。来自河北的水果摊主王东海告诉记者,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个露天市场,他的水果摊就在路边摆放,环境脏乱,现在市场整治好了,商品全部明码标价,反而好卖了。
张义琴就住在附近的樱桃园小区,常到这儿买菜。她说,菜市场的整治改造是件利民的大好事,这里的商品不仅干净安全,而且价格也不贵。
数据:去年北京顺义区完成了南半壁店、建新北区等5个市场的整治和升级改造,今年将按标准改造14个市场,2年至3年后,完成全区65个市场的整治和升级改造。
记者:农村市场的整治和升级改造是不是三绿工程下乡的题中之义?
姜增伟:当然,这是净化农村食品市场,保障农民吃得放心、用得舒心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集中开展了农村市场专项整治,为广大农民创建放心购物、安全消费的市场环境。
对农村和城乡接合部食品市场、餐饮单位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是农村市场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执法检查的重点是各类食品批发部、集贸市场和个体商贩及小食品店、小作坊等,检查的目的是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记者:都查些什么?
姜增伟:执法检查时要做到六查六看:一是查经营资格,看食品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是否非法出租证照,是否超范围经营;二是查进货发票,看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是否履行了检查验收责任,是否索取了供货方有关资质、发货票等票证;三是查经销食品,看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是否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为国家明令淘汰、失效、变质的食品;四是查包装标识,看食品标识是否虚假,是否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五是查商标广告,看食品商标是否有侵权和违法使用行为,食品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行为;六是查市场开办者责任,看食品市场开办者(包括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是否履行了对进场经营者资格审查的义务,经营场所内部质量制度是否健全。
记者:春节前夕,会不会集中采取一些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姜增伟:春节前夕,我们还将组织农村食品流通企业集中开展一次清仓查库活动。
记者:清查的内容都包括些什么?
姜增伟:重点清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渠道、包装质量和食用农产品认证标志等情况。清查采取企业自查与政府部门抽查相结合,对清查出的卫生质量有问题的商品,要督促依法进行销毁,不得上市销售。
记者:这些专项整治的效果如何?
姜增伟:应该说农村市场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绿工程下乡”启动以来,在不足2个月的时间内,浙江、吉林、天津、北京等地加大农资打假、酒类流通管理和调味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6.84万人次,清查企业44.37万户,收缴不合格食品18.97万公斤,罚没金额169.34万元,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企业5947个,查处案件2819起,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农民创建和改善了放心购物、安全消费的市场环境。
记者:下一步会有哪些举措?
姜增伟: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进来,努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品消费安全问题。措施有三:一是继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三是加强农村食品市场准入及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何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