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在京辛劳了一年的农民工能否带钱回家,满心欢喜地与家人团聚?他们的维权讨薪之路还是那么艰难无助吗?对此,记者在北京市进行了采访。2月6日,记者在北京西站采访了27位在京建筑施工行业打工返乡的民工,均说已经拿到工钱,不愁过年没钱了。某劳务承包公司经理王建忠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北京市对企业监管很严,我们向甲方要钱也容易多了,1月底甲方已经将去年的工资全部支付给我们,我也足额发给了跟着我干的20多个兄弟。”
前不久,北京市朝林建筑集团公司、湖北孝感天瑞建筑工程公司,对劳务费结算、工资支付不重视,由于未落实北京市对工人工资“月结月清”的要求及合作双方发生争议,导致87名民工露宿街头讨薪。北京市建委对此高度重视,在对两个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责成这两个公司立即解决问题,3天后这87名农民工全部拿到工资。
北京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京的外地务工人员有400余万人,其中有100多万集中在建筑施工行业。截至2月上旬,北京市已结算劳务费金额117亿元,已支付劳务费金额108亿元,结算、支付的金额都已经超过了上年的水平,为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提供了资金保障。他说:“带钱回家过年,是那些奔波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农民工的梦想;现在,我们正在加紧工作,春节前让所有在京建筑施工行业打工的农民工拿到该拿的钱。”
据了解,北京市建委针对春节前容易出现劳务费和农民工工资结算支付难的问题,改变了“事后处理”的工作方式,采取 “预防在先的办法”,进行了3次执法检查,发现16家企业未落实用工实名制,并拖欠农民工工资。北京市建委责令这些企业在1个月内全面整改、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北京城建第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清理了所承接工程项目的劳务费和民工工资,制定了系统的企业劳务管理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四川华凯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取消在京承包工程资格,在其承接的工程项目完工后,禁止在京承接新工程。
北京市建委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推广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由劳务企业将农民工劳动合同、上岗证书、身份证复印件进行实名造册,并将劳务企业的工资单逐月备案存查,由总包企业及项目部负责监管,以确保农民工拿到工资。决定在企业设置劳动力管理员岗位,目前已有6000多名劳动力管理员持证上岗,将农民工工资的发放情况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工资“月结月清”,建立两级四部门联动保障网,形成了市、区两级建委、劳动、公安、工会组织等四方工作联动机制。北京市还规定:所有新进京施工企业都必须设置工资预留账户,以确保农民工工资的足额发放。北京市建委提供的情况表明,因劳务费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40%;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同比下降62%;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处理建筑行业各类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20%。今年,北京市将以规范管理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劳务费和农民工工资的常态化支付机制,并为农民工在金融机构建立工资卡,使企业直接将工资发给农民工本人。(记者 任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