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首都公共文明建设纪实:古都文明让市民如沐春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记者 王思海)立春后的长安街路边,玉兰花已经绽放,温暖的阳光照得行人浑身舒坦。除了阳光,还有让市民觉得更温暖的东西。这就是北京通过筹办奥运会,提升了社会人文环境、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和谐程度。

    走在街上,随地吐痰的人不多了;公交站台随处可见排队候车的人群,高峰期还有三三两两的文明乘车监督员尽责地引导市民排队;乱按喇叭、加塞的汽车少多了;问路时遇到的是笑脸和详尽的回答……对这一切变化,留学英国一年多刚回国的李伟感触尤深:“这座古都的公共文明提高如此之快,以至于用眼睛就可以看到了。”

    69.06,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受首都精神文明办委托,经过两年研究后在不久前首次向社会发布的2006年底“市民公共文明指数”。仅仅一年时间,这一数字就增加了3.85。

    “软环境”建设决不“软”

    在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不久,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奥运会运动场馆和城市环境等“硬件”建设要抓好,市民文明素质等“软件”也不能“软”。

    在高层决策指导下,北京市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提高“软环境”:出台实施《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持续开展了“公民道德实践年”“文明礼仪年”“礼仪北京、人文奥运”等主题活动。2006年2月起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11个窗口行业的87万干部职工已有44万人接受奥运培训,全面提升行业文明服务水平;专门编写的《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已经免费发放到430万户北京家庭,让接近100%的市民、50%的来京务工人员认同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公共卫生:随地吐痰率降低41.7%

    公共卫生在市民公共文明行为指数五大评价体系中进步最快。和2005年相比,北京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发生率已从8.4%下降至4.9%,降低3.5个百分点。同时,随地扔垃圾的发生率也已由9.1%下降至5.3%,降低3.8个百分点。

    “各报纸上整版整版地介绍文明礼仪知识,北京媒体连续好几天用大版面普及文明吐痰知识。耳濡目染久了,自然就注意自己行为举止了。”一位市民说。针对随地吐痰这一公共卫生“顽疾”,北京通过多种渠道告诉市民:“出行时应携带纸巾。因为一个完整的文明吐痰行为,包括将痰先吐到纸巾上,然后包裹,最后扔进垃圾桶这三个程序。如果直接吐进垃圾桶,同样会导致其中的病菌扩散。”

    治理随地吐痰“顽疾”,并非仅仅普及知识就可以做到。首都文明办主任张慧光介绍,今年将实施五大文明行动,其中“爱护市容——迎奥运环境文明行动”重点就是治理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北京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三站两街两场(即北京站、北京西站、公交车站,王府井步行街、西单商业街,天安门广场、首都机场)公共文明示范区建设工程,区内必须配有适当数量的垃圾箱,垃圾箱上有“吐痰有害健康”的提示语和“随地吐痰罚款”的警示语,另外垃圾箱上要准备纳痰袋,为市民解决吐痰问题提供物质条件。同时严格执法,对随地吐痰的人进行罚款和教育。

    公共秩序:闯红灯乱穿马路减少一半

    2月12日7时15分,周一上班高峰时间。百利宝专线公交车驶进虎坊桥站,准确停在一道白线处。车门打开,沿白线自觉排队候车的6名乘客只用了5秒钟就全部上车。第6秒钟,车门关闭,稳稳起步。少了拥挤,多了从容。

    “两三年前,早高峰时有6个人同时上一辆公交车,要花将近半分钟。”附近一位居民陆先生告诉记者。5年前,为了建立优良的公共秩序,北京市将“文明乘车”作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抓的三个突破口之一。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已有1800个像虎坊桥站一样的文明乘车站台,覆盖了五环路以内站台数的50%;长安街等11条大街成为文明乘车示范街。

    公共秩序更需要鼓励每一个“公共人”主动参与。特1路公交车队就巧用“节油奖励”鼓励司机遵守公共秩序。驾驶员李越告诉记者:“文明行车不抢行,避免了猛踩刹车,少踩一脚刹车能节约0.25元至0.50元油费。我从不乱抢行,每月都能得到百元以上的节油费。”文明行车带来的还不止节省油费,秩序进出站避免刮蹭事故发生,礼让其他车辆经常得到别人的谢意,节省的时间、收获的快乐无法以金钱计算。文明有序、礼貌谦让,让人与人之间添加了润滑剂和轻松剂。

    从“文明乘车”突破,优良的公共秩序正在北京城逐步建立。今年2月11日是北京市首个“排队推动日”,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顺序排列。这天,从长安街沿线公交车站到地铁站台,从新世界广场到虎坊桥一条街,2000多家单位加入这项“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12万多名志愿者引导百万市民在参与中体验了优良公共秩序带来的快乐,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一位主动到现场采访的外国记者说:“相信不久的将来,排队会是北京市民的一种自觉需求。”

    公共文明行为指数研究课题指出,2006年与2005年相比,北京拥挤、行人横穿马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现象明显下降。其中,候车拥挤发生率从38%下降至15%,行人无斑马线横穿马路发生率从24%下降至11%,非机动车闯红灯发生率从22%下降到了11%。

    公共交往:9成市民热情解答陌生人问路

    和过去相比,北京市民表现出彼此谅解、宽容,相互友好帮助的时候明显多了。仔细看周围,您也会发现,口角少了,微笑多了;摩擦少了,和谐多了。

    对待别人的态度是反映一个城市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准,但公共交往文明程度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间的事情。在过去5年中,文明礼仪普及教育在市民中如火如荼开展。首都文明办组织专家为普通市民编写了《文明礼仪普及读本》,总共向430万个家庭免费派送。18个区县建立了市民文明学校分校,并在各个街道、乡镇建立市民文明学校5000多所、农村文明大院2139个,常年向市民免费普及奥运知识、文明礼仪知识,每期课程都会有数十万市民前往学习。西城区市民文明学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通过学习文明礼仪,明显感觉学员对他人友善了许多,显得更热情、更友好礼貌了。”

    “如果说公共卫生、公共秩序是物理空间上表现的文明,公共交往则是人文空间上表现的文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教授沙莲香说,“这也是人文奥运包含的内涵之一。”

    这种人文空间上表现的文明,给每位市民带去和煦春风一样的感受。

 
 
 相关链接
· 上海临汾街道:“经济洼地”上建起“文明高地”
· 十部委将掀起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高潮
· 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识确定
· 公安部发布出入境管理部门文明窗口建设"六不准"
· 北京:每月11日为自觉排队日 为奥运创文明环境
· 百城万店青年文明号促和谐奉献月活动统一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