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京掀起奥林匹克教育潮 为奥运培养热情懂行观众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记者 王思海)北京市今年将实施“热情懂行——迎奥运赛场文明行动”,围绕今年北京举办的20多项奥运项目测试赛,掀起奥林匹克教育热潮,为2008年奥运会培养热情懂行的观众。

    “观看比赛时热情‘过度’是不合礼仪的”。首都文明办主任张慧光说,如果在自己喜欢的运动员或者球队失利时,就喧哗、喝倒彩、使用不文明语言进行攻击,那会损害奥运会东道主的形象。

    “公共观赏中存在着‘传染’现象,即在赛场等大型公众场合,一旦有人带头‘京骂’,很容易使其他人在从众心理下跟从,”张慧光分析说。不过,利用这种“传染”现象,首都文明办在2006年想出了一个因势利导的办法。在每场大型足球比赛的间隙,邀请一位演艺明星演唱文明礼仪歌曲,带动现场气氛,引导球迷自觉遵守文明看球公约。

    据介绍,通过近几年来发放文明观赛手册、明星代言文明观众,组织“绿色拉拉队”、评选“文明球迷”等活动,北京球迷目前已经能做到赛前奏《国歌》自觉起立、退场不留垃圾,不文明的“京骂”也得到遏制。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大力加强赛场文化建设,以拉拉队、赛场音乐、口号、标语、道具等为元素,营造统一、和谐、热烈、文明的赛场文化环境。

    “观看竞技体育比赛,光有热情显然是不够的,观众还需要懂行,才不会干扰运动员,维护赛场气氛。”张慧光说,“过去就发生过观众在羽毛球赛场用闪光灯拍照、在网球场喝彩等不合礼仪的行为。”

    为了在市民中培养懂行的观众,在过去的几年中,北京市社科联每年举办200多场人文奥运科普讲座。《志愿者读本》、《窗口行业员工读本》、《残奥会读本》等十多本奥运知识普及图书编辑出版。今年,北京市将开展“奥运大讲堂”每周一讲活动,组织宣讲团进社区、进村镇、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宣讲奥林匹克知识,传播人文奥运理念。奥林匹克示范校要发挥更大作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同心结”活动。

    当然,正式的体育比赛是培养懂行观众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北京丰台区方庄的13岁小姑娘边菲便是在去年现场观看一场女垒世锦赛四分之一决赛时,才第一次搞明白“本垒”是什么意思的。2006年,丰台区抓住女垒世锦赛的契机,编创了沙包打垒游戏,对12万现场观众、区内50%的市民进行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垒球知识培训。

    据介绍,北京今年将开展“文明赛场大演练”活动,按照测试赛区域布局,以奥林匹克为中心、五棵松赛区、顺义赛区、昌平赛区为支点,以区县和高校为单位,组织赛前观众宣传教育,培育热情懂行的文明观众;发挥各专业体育单项运动协会和球迷协会的优势,培养项目运动爱好者。

 
 
 相关链接
· 北京市奥运期间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启动
· 刘淇强调:尽全力圆满完成决战之年奥运筹办工作
· 北京奥组委:网上出售奥运特许商品是违规行为
· 首都文艺工作者与奥运场馆建设者一起过小年
· 首都各界掀起“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