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2月19日电(记者傅丕毅 余靖静)地处浙皖苏三省交界处,经济并不算很发达的浙江长兴县,近5年来却罕见地投入13亿元财政资金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从长兴县“十五”期间教育文化财政投入清单上看到,2005年,长兴县的财政收入在浙江各县中排名第23位,2001年至2005年,县可支配财政总共也只有27亿元,但是在“十五”期间,长兴县财政投入文化教育事业达到13亿元,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
政府财政投入教育主要是建学校、添设备、引师资和补助贫困家庭;文化领域的投入主要集中在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和村级文体俱乐部。
“百叶龙”是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天平村特有的民间舞龙艺术,至今已有160年历史,与其他民间艺术珍品一样,“百叶龙”也曾面临后继乏人、无法传承的窘境。由于长兴县政府1000万元财政资金的超常投入,如今“百叶龙”已成为长兴的一张“金名片”。目前,长兴县有12个“百叶龙”培训基地,20条“百叶龙”,500多名兼职演员。
这个县还组建了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一年多来进行了50多场次的商业演出,足迹遍及上海、福建等全国各地。“百叶龙”还先后赴新西兰、韩国、法国等国表演,赢得高度赞誉和高规格礼遇。
“1000万元在城市建设中,只够修建一条1000米的马路,可救活一条‘百叶龙’,却救活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人心,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长兴县委书记刘国富说。
2006年,长兴县政府投资8000万元在寸土寸金的新区中心建了一座毫无经济回报的图书馆。记者日前在长兴县采访时看到,这一花园式图书馆共有四层,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位于县行政文化中心、市民休闲广场西侧,背靠植物园,北临青山,环境优美宜人。图书馆目前承担着地方文献保存、居民文化休闲、居民教育培训和地方政府信息传递的任务,并计划在3年内使电子图书达到100万册,同时完成县、乡、村三级图书馆布局、联网。
图书馆馆长朱煜峰告诉记者,为了建好这座图书馆,财政共投入了8000万元,其中仅数字图书投入就达到1000多万元。目前图书馆日均到馆读者达2397人次,双休日达到日均6000人次。
据了解,如今来图书馆看书的人,近四成是外来务工者。刘国富说:“政府花8000万元建了个社会和谐的因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