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李斌、杨文婷)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物流业人才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已全面铺开,但物流人才短缺的现象依然存在。
这份题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的报告指出,中国物流教育与广大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的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寻找合格的物流人才不仅对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而且对在华的国际物流企业,都仍然是个难题。“合格的人才不仅包括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而且也应包括受过良好培训的技术工人。”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冯耕中研究员说。
报告显示,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从2001年的1所发展到2005年底的165所,并且还在继续扩大物流专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已经制定并发布,同时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的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在职人员的物流知识和物流技术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入。物流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总体上有所缓解。
与此相矛盾的是,中国目前物流业从业人员大多数素质还比较低,很多人观念更新、知识更新跟不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报告认为,师资力量薄弱是物流业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学院派”的教师往往实践研究不足,“实践派”教师又常常缺乏宏观、系统的思维,影响创新理论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文能武的师资缺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此外,整个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学历高,能力低;证书多,经验少;追求短期效果,忽视长期积累。
中科院报告预测:今年专业物流市场将成“新宠”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李斌、杨文婷)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2007年我国物流业专业化发展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以及应急物流等专业性较强的物流系统将从各方面来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冷链物流这一专业性较强的物流市场因此急剧升温,2007年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冯耕中研究员说。
去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的保鲜越来越受到来自消费者、供应商、零售商的广泛重视。落后的冷冻保鲜技术在食品生产与流通消费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们的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报告为此指出,从事专业冷链物流的公司必须具有端到端的冷冻食品供应链管理流程,或者能获得这方面的资源,其中包括能进行温控的长途货运、贮存、本地配送和直接送货到店的服务。
报告认为,涉及人民生产生活安全问题的危险品物流将成为城市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危险品物流管理工作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立统一、规范的危险品物流行业标准;政府应将需要使用危险品的企业置于合理的地理位置,从宏观角度规划出风险最小的危险品运输网络,并建立快速应急机制;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使危险品物流既能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2007年乃至以后的一段时间,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都将成为中国物流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冯耕中说。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为确保社会安全和人民生活稳定,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