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十一五”我国将建立国家级少数民族文物档案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魏武)记者从中国少数民族博物馆获悉,该馆将整理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全志,建立一个国家级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物档案库”。

    “十一五”期间,中国少数民族博物馆还将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文物抢救工程,征集少数民族文物精品。抢救征集的重点,一是能够系统地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形态濒临消失的珍贵民族文物;二是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代表性文物。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正在加速,作为各民族历史发展见证的传统民族民俗文物在迅速消亡。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文物也正从各种渠道大量流失。中国入世后外来文化的大范围进入,更增加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紧迫性。

    “十一五”期间,中国少数民族博物馆还将举办各种类型的民族文物、文化展演活动,以少数民族文物的展演促进民族文物的利用,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宣传工作。

我国民族语文翻译人员已达10万余名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魏武)来自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有10万多名民族语文专、兼职翻译人员。

    翻译中心资料显示,这些翻译人员绝大多数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十一五”期间,该中心将分期分批地对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翻译工作者进行翻译业务培训和资格认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词术语不断出现。针对各地对新词术语的翻译不统一、不规范、不标准的情况,该中心在“十一五”期间将有计划、有步骤地为使用少数民族语文的地区提供标准、规范的民族语文新词术语、人名、地名、法律专用词汇,使之逐步走入规范化的轨道,为实现少数民族语文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 国家民委:我国目前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
· 我国"十五"期间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古籍百余万种
· 青海:加强政策倾斜 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大幅上升
· 湖南高考享民族优惠有新规 迁入满三年方可加分
· 李德洙: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