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歼十飞机工程"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歼十飞机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邹声文)记者从27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悉,“歼十飞机工程”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歼十飞机工程”是几代中国航空人几十年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结果。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战斗机已达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术技术要求,突破了以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代表的一系列航空关键技术。

    200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也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目前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奖金为100万元。

    国家科技奖力推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邹声文)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对自主创新成果及人才的奖励力度。

    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增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奖项的奖励数量和奖励比重,以加大对原始创新的奖励力度。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突出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国家技术发明奖突出对核心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发明的奖励;国家科技进步奖把奖励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重点,鼓励科研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有关方面在奖励评审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突出对尖子人才的奖励,使国家科技奖“既见成果又见人”。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奖鼓励推荐、评审以个人为主完成的重大科学发现成果,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的奖励力度。

    此外,2006年度的国家科技奖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指标倾斜等措施,积极鼓励基层工人、农民的技术创新,多层次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国家科技奖结果印证“板凳要坐十年冷”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邹声文)75%以上的项目经过5年以上的科研攻关,37%以上的项目经过15年以上的长期研究……27日在京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审结果,再次印证了科研工作者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良好学风的重要性。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学术界的浮躁甚至腐败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甚至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论文注水、成果拼凑、搭车得奖、抄袭造假、立项讲求“短平快”等现象备受诟病。

    有鉴于此,在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审中,有关方面加强了对推荐材料的规范和对候选人资格的审查,大力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严防成果拼凑、盲目追求论文数量、急于报奖、急功近利、搭车评奖等现象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正是对科研浮躁现象的矫正。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成果大多是长期研究的结果。“很多获奖项目的课题组在选准研究方向后,坚持不懈、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做出重要的学术成果,获得了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共同认可。”

    这位负责人表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歼十飞机工程”,就是几代航空人几十年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结果。

    “又比如,由厦门大学郑兰荪等人完成的‘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二十年来,尽管国内外对富勒烯等碳簇的研究历经了许多起伏,但该项目课题组始终围绕着碳簇形成这样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最终取得了重要成果。”

    “海归”频频摘得国家科技大奖 涌现一批科研领军人物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邹声文)在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中,一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频频摘得重要奖项,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海归”派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中国科研领军人物。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统计,“海归”派在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完成人员中占有较大比例。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36.58%是“海归”,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有66.67%是“海归”,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40%以上是“海归”,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30%以上是“海归”。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张亚平(获奖项目为“线粒体基因组多样性与东亚人群历史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与数学研究院袁亚湘(获奖项目为“非线性优化的计算方法和理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获奖项目为“银河系磁场的研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广军(获奖项目为“激光视觉在线动态测量系统及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武平(获奖项目为“展芯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研制和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健(获奖项目为“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童光志(获奖项目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等都是年轻的留学回国人才。

    “他们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为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人员的才能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海外学子以不同形式回国服务,这是“海归”频频摘得国家科技奖的重要原因。

    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破解一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邹声文)记者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获悉,27日获得国家科技奖的许多科研成果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一些项目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比如,王红阳等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恶性肿瘤磷酸化调控的信号转导研究”,在研究p28特异性肝癌表达和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和论证了其特异性抗体可作为新的指标用于肝细胞癌的病理鉴别诊断;在确定p28与Rb1蛋白表达相互关系及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RNA干扰技术将p28作为肝癌基因治疗靶点的重要应用价值。这些发现对于提高肝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效率,发展肝癌生物治疗的新策略、新药靶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些项目瞄准农业生产的技术瓶颈制约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度,共有3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奖,占获奖项目的10%以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项目,是大豆遗传育种领域的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可实际应用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实现“三系”配套,为大豆杂种优势的大规模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一些项目瞄准我国资源紧缺、能源紧张及环境恶化等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比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大气田的发现”项目,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多个探区得到推广应用。项目发现和探明了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量丰度最高的普光大气田,累计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2510.7亿方。

    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而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许多项目在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突破了一批技术瓶颈,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发电集成技术”、“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成套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项目就是颇具代表性的成果。

    民营企业频频摘得国家科技大奖 已成我国技术创新重要力量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邹声文)在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中,民营企业频频摘得国家科技大奖,成为特别引人关注的现象。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统计显示,近年来,非公企业参与完成、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项目越来越多。2006年度,非公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整个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20%以上,占技术开发类项目的比例高于30%,更较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

    比如,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展芯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就是由民营股份制企业——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的。又比如,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等完成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开发的新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中小型民营科技型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为核心,形成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的良性互动,已逐步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家科技奖首次向普通百姓倾斜 3位工人农民榜上有名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邹声文)一般说来,能获得国家科技奖的幸运儿,不是著名的专家,就是专职科技人员。但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单上,3名普通工人和农民却榜上有名,摘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科技的繁荣发展,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加强对不同层次,特别是基层工人、农民科技创新的激励,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在保证国家科技奖励条件标准和水平的基础上,对工人、农民科技创新成果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据介绍,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3项科研成果分别是:上海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炼铁厂工人韩明明的“金属检测和自动除铁新技术”、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人王洪军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河南滑县农民企业家李官奇的“利用大豆饼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

    据介绍,这些由普通工人、农民完成的科研成果水平可不“普通”。比如,高级技师、技能专家韩明明的“金属检测和自动除铁新技术”项目,研制出了新型除铁装置系列技术,获得2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多项企业技术秘密。

    香港专家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邹声文)在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上,由香港大学支志明教授完成的“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是国家科技奖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开放以来,香港地区的专家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共有两项。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荐的“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项目外,由教育部推荐、内地专家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也获得一等奖。

    此外,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荐、香港科技大学专家张明杰完成的“构建神经系统信号传导复合体的结构基础”项目也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据介绍,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方面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邀请,自2002年开始统筹国家科技奖在香港特区的提名工作。

    去年,来自香港的成果同样收获颇丰:“成人右叶活体肝移植”项目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另有3项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更早,则有香港推荐的“一种新型的压电及热释电材料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新闻背景: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作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作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相关链接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胡锦涛出席并颁奖
· 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 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