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抓好城乡统筹 发展现代农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1日   来源:经济日报

    山东省努力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应对不断抬高的国际市场门槛。去年全省农产品出口达80亿美元,增长15.7%,分别占全省出口额和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约1/4。这是山东省抓好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

    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山东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推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粮食生产连续4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和效益同步增长,畜牧、水产、瓜菜等全面增产增收。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4300元,增长10%以上,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他们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坚守基本农田800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亿亩、总产700亿斤以上“三条底线”,确保粮食安全。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突出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使全省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农业标准化基地达到3000多万亩,已获国家认证的无公害产品840个、绿色食品244个、有机食品88个。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手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一手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86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61家,过50亿元、100亿元的各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万个,带动农户48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2%,由此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率达到99%。

    为了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山东省努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整体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实现工农联动、城乡联动、一体化发展。一是继续实施“双30”工程,抓好30个经济强县和30个欠发达县,促强扶弱带中间,入选全国百强县总数2005年即已达到22个。二是着力发展县域二三产业,全省三次产业比例已调整为9.7:58.5:31.8。三是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合理规划小城镇布局,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小城镇为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体系,全国千强镇中,山东入围95个,比上次增加46个。四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去年全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0万人。

    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山东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去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加强“路水电气医学”建设为重点,为农民群众办好10件实事,到去年底已全部完成。同年,省级财政安排在“三农”方面的投入达6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全省改造中低产田180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00万亩,增加和改善除涝面积500万亩。省财政还安排1.3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的“两免一补”,筹措资金11.6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20万平方米。同时,重点支持360所乡镇医院改造,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达88个,农民参合率达到88.6%。改造农村公路新增1.2万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达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0%。全省实现1000个贫困村、5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在600元至800元之间。被征地农民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步完善,全省参保农民已达1055.3万人,有66万农民领取养老金。全省户用沼气池达67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43处,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585万平方米。十件实事,件件让农民得实惠。

    目前,山东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以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记者单保江)

 
 
 相关链接
· 山东省出台多项税收优惠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山东探索多元融资办水利思路吸引农民投入14亿元
· 山东全省推广应用配方肥耕地面积近1000万亩
· 苏鲁农民心里话:最盼尽快致富 最怕新增负担
· 山东今年将投资30亿元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