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3月23日电(记者周正平、郑玮娜)记者23日从正在此间召开的中国(海口)国际医药高峰论坛上了解到,我国每年集中招标采购的药品总金额已突破1100亿元。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巡视员王玉洵在论坛演讲时说,2000年,国家开始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九成的县级以上非营利医疗机构参加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这些医院90%以上的用药来自集中招标采购渠道。目前,部分社区卫生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也加入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列。
王玉洵认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不仅有效规范了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还挤出了药品价格虚高的水分,起到了药品市场合理价格的发现作用,为政府降低药品价格提供了依据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的结构调整,规模大、信誉好的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中标率高,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但她也指出,目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仍不完善,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药品招标采购的社会成本比较高;招标中过度追求低价中标,出现定价越高、折扣越大,药品越好销的现象等等。
王玉洵说,为完善和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今后卫生部门将加快推进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的工作模式,以降低药品招标采购的社会成本;集中采购的重点将由政府调控价药品转向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将从注重具体组织招标采购转向加大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使用环节的监管上。此外,卫生部门还将搭建药品集中采购信息平台,以实现药品采购的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