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3月30日电(记者 李慧颖)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厦门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获悉,近两年厦门台胞投诉量与往年同比下降,2006年厦门市台胞投诉受理中心共受理台胞投诉案件75件,已协调解决66件,办结率为88%;此外,厦门还为台胞排忧解困,受理台胞求助241件。
据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组介绍,这75件投诉案中,合同纠纷16件,侵权纠纷10件,行政纠纷30件,司法纠纷9件,刑事犯罪1件,其他案件9件。台资企业的投诉集中表现在政策性、侵权性、纠纷性、求助性案件。对此,厦门市台办都认真受理,依法维护台湾同胞权益,使台商投诉做到件件有调查,事事有着落。
据介绍,厦门市台办建立和完善了投诉受理工作网络,网络成员每半年定期召开工作会,明确工作责任,走访台商企业,及时掌握相关动态,宣讲法规、政策。海关、地税、工商等部门对涉台案件能及时通报,共同做好涉案人员、企业的稳定工作。
在厦门台商普遍认为,厦门投资环境更趋完善,不少台资企业进一步增加在厦增资扩产的信心,生产经营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方向发展,从短期投资行为向长期扎根方向努力。
在厦台资企业增资逾12亿美元
新华社厦门3月30日电(记者 李慧颖)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厦门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获悉,2006年在厦台资企业大部分投资效益较好,30%以上在厦台资企业增资幅度大。增资企业累积合同外资增加12.5亿美元。
据厦门市代市长刘赐贵介绍,2006年厦门全年合同利用台资6.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7亿美元,分别增长36.5%和19%,友达光电、中华映管、新晶电等一批知名台企落户厦门。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势头强劲,占全市增资额的五分之一强,明达塑胶、多威电子、春保材料科技等重要台资企业大幅增加了资金投入。
去年厦门的台资重大项目落地效果显著,长庚医院、友达光电、中华映管等重大项目纷纷进驻厦门,并正在产生强劲的投资拉动效应,一些电子、机械、生物等制造业配套企业相继落户,这显示出厦门对台湾第三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正在提高,软件业、医疗卫生、娱乐、仓储等行业吸收台资步伐加快。
刘赐贵表示,今年厦门将进一步办好台商投资区,积极承接台湾新一波产业转移,争取在光电、软件、信息服务、生物与新医药、汽车电子和动漫产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鼓励现有台资企业在厦门设立总部,进一步开放对台服务贸易,加大力度引进航运物流、医疗教育和中介服务业,鼓励台湾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入驻厦门,争取率先开办人民币与新台币计价结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