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4月3日电(记者 单纯刚)河南省新郑市日前公布了对人造景观工程——“华夏第一祖龙”的处理办法,其中值得推敲的内容是重新论证、依法办理建设手续。这种貌似公正的处理办法,会不会是保护“水泥巨龙”工程的“缓兵之计”呢?
像以往许多违规违法问题一样,“祖龙”事件是在媒体广泛关注之后,相关部门才出面调查的,这本来就值得深究。如此大规模的一项工程,都已经有了雏形,建设企业又作了大量宣传,当地政府怎么在媒体纷纷抨击前没有一点反应?现在,监管失灵的问题还没弄清楚,就拿出了模棱两可的解决办法,不得不令人怀疑有人先前是在装聋作哑。
始祖山景区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建什么不建什么,应该依据规划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但无论怎么论证、谁来审批,都不能违背一个原则,这就是禁止任何可能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建设活动。现在,始祖山景区内竟然冒出了一个纯商业性质的“水泥巨龙”,是非分明,有待澄清的只是责任归属。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还声称要“重新论证、依法办理建设手续”,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工程有可能继续下去。莫非一个舆论公认的“垃圾项目”,唯独当地政府不辨美丑?
人们注意到,“祖龙”项目建设方负责人曾声称,该项目5年前就被列为新郑市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后又得到了新郑市发展改革委的批复,随后又说尚未能拿到土地使用证、项目审批批文、环保评审等相关手续,还表示要吸取教训。显然,这是在舆论批评步步紧逼下的退缩。到底是否有新郑市发展改革委的批复?如果有,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批复一个“垃圾项目”?这些问题不彻底查处,都会让人怀疑“退缩”背后藏有招数。
“祖龙”工程的出现,是当地政府片面追逐政绩和发展的一个明证。它所暴露出来的行政漏洞,已经令人怀疑当地政府的行政能力,如果经过“重新论证”后让这个“垃圾项目”继续建设下去,岂不是将错就错,一条路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