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4月4日电(记者 来建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主要城市的防震害措施和投入不足,城市防震害整体能力薄弱的现状应引起重视。
高建国说,从过去的经验教训可知,随着城市化的提升,地震损失将越来越不限于工程损失,商业中断、社会功能瘫痪、信息丢失等非工程损失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均占有财富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各项防灾减灾投入过低,加上现阶段社会公众的减灾意识还不够强,一旦在城市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损失将会成倍增加。
高建国建议,正确分析我国城市防震害体系的脆弱性和城市地震灾害实例,应成为当前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有关部门可重点选择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圈实行必要的防震措施试点,强化我国城市、城市群地震综合防御能力。
4日,记者从在福州举行的全国震害防御与法制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根据我国第一部《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目前由各级政府、各部门、相关单位和社区地震应急预案组成的预案体系已初步建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正逐步纳入各地城市建设规划,全国已有68个城市建设了300多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