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北京“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实现“安全纯洁”施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记者 李舒)北京奥组委4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31个奥运场馆、45个独立训练场和5处奥运相关设施建设期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警方确保了“鸟巢”、“水立方”等重要场馆主体结构的安全顺利完工,实现了奥运场馆“安全纯洁”施工,第一阶段奥运工程建设安保任务完成,为奥运会的安全举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奥组委安保部部长、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绍武介绍,2002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先期介入,对奥运工程安保工作进行调研,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规划。2003年12月,随着国家体育场、游泳中心破土动工,各项安保工作进入实战状态。2005年6月,北京奥组委成立了奥运安保指挥中心,奥运场馆工程建设安保工作任务由指挥中心内设的要害部门承担。北京以外赛区场馆建设的安保工作,由所在地公安机关按照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展开。

    刘绍武说,奥运安保指挥中心与各方加强研讨、评估,认真分析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安定因素,指导施工单位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为落实例行检查制度,指挥中心会同相关部门组织11000余人次,对个场馆开展安全检测600余次,对14个主体结构完工的奥运工程全部进行了防爆安检,在工程内部及周边开展治安整治140余次,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100余处。

    为确保建设队伍“纯洁”入场,从2006年3月起,奥运中心区的18个工地全部安装启动了“建筑工地务工人员身份识别”系统,严把入场关,最大限度避免违法犯罪分子潜入奥运工程,增强了施工现场的实时掌控能力。奥运场馆被分为26个重点区域,奥运工程施工期间,重点部位安装了106部图像监视器,所有区域图像并入北京警方的视频监控系统,增强了奥运工程重点要害部位的控制能力。

    北京警方为从源头和施工环节防止危险物品入场,把安全监管工作延伸至“远端”,对在外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即实行安全监管,并做好运输途中的安全保卫工作;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必须将建筑材料彻底粉碎,防止爆炸物混入;在工程的不同阶段,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场馆安全。此外,警方还举办了三期防爆安检培训班,对民警、建设单位经理、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培训。

    记者了解到,自2003年奥运场馆开工建设以来,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各国政要在内,共有178批次、1389人到工地视察、参观、指导建设工作,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刘绍武同时透露,北京奥运会的安保措施和方案是非常严密的,设施和装备是一流的,依托北京警方原有的治安防控网络,依托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国防科技系统,学习历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的成本将低于历届奥运会。

 
 
 相关链接
· 教育部副部长要求加强高校奥运场馆建设监督工作
· 奥运场馆巡礼: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
· 奥运场馆巡礼: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
· 奥运场馆工程建设难度高 困难已基本解决
· 奥运场馆可满足奥运会和赛后利用的双重需要
· 奥组委:奥运场馆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