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筹办一场大联欢。
1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特奥运动员,将是联欢会的主角。10月2日,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的帷幕届时拉开……
拥有共同的节日
11岁的冯吉,是个很可爱的孩子。小姑娘可害羞了,周围人一多就喜欢躲进妈妈怀里,可要是偷偷冲她笑笑,她就会眨巴着眼睛,笑得别提有多甜。有人轻轻感叹,怪不得说,智障的孩子一样是天使……
这孩子,患的是“唐氏综合征”,因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智力障碍。以前的冯吉,走路等肢体动作都不大协调,更别提跟人交流了。就是这个姑娘,在去年的上海特奥国际邀请赛中参加了所有的艺术体操比赛,从第一名到第六名拿了个遍,成了那次比赛获得奖牌最全的选手。
在上海,像冯吉这样的孩子有7万,在中国,这个数字是1300多万,而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约有1.7亿智障人士。今年10月,上海将举办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这是特奥会首次走进亚洲、走进发展中国家,像冯吉这样的孩子,将能在特奥会上尽情地超越自我。
特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系列中专门为智障人士设立的运动会,参赛者都是年龄在8周岁以上、智商在70以下的智障人士,它以智力等级安排比赛组别,人人有奖,共享欢乐。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地说,“他们告诉我,发令枪一响,往哪里跑的都有。这不重要,我觉得往哪里跑都是参与,重在参与。”
只要快乐便足够
特奥可不是一场一般的体育赛事。
特奥,是心灵的运动,让所有人能感受到参与的快乐、人性的尊严、平等的价值、理解的勇气和无私的关爱。这是在为特奥会培训志愿者时,上海最为强调的理念之一。
至于取得怎样的成绩,作为主办方的上海可真不算上心。韩正说,“特奥选手在比赛中,跑30秒和跑1小时同样精彩。智障人士能够和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在参与的时候他们很快乐,这就是特奥会的意义。”
只需要运动员们快乐,就足够了。生活中有了大节日,孩子们开始像花儿般慢慢绽放。就像以前连“一”字都不会写的冯吉,现在不仅能写好多字,许多事情也学会了自理。妈妈抱着冯吉,细细数着女儿一点一滴的进步,“不仅能把一长段文章读下来,有时还会跳舞给你看,让你开心。”
因为特奥,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这是上海南汇区最漂亮的体育馆,看到倪海龙的时候,他穿着蓝色的柔道服,正训练得满头大汗。34岁的他是这支小小柔道队里的“老大”,今年10月,他们中不少人可要代表中国参加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的柔道比赛呢。
车祸,是导致倪海龙脑外伤成为智力残疾的原因。老父亲说,儿子以前可潇洒了,跳舞跳得很好,可车祸后,他整整10年不出门,天天关在家里睡觉看电视。直到儿子参加特奥柔道队后,老父亲悬了10年的心,才算有了安慰。
“他现在每天6点半就要出门长跑1小时,早上还要吃两个鸡蛋,说要增加体重,平时在家还练俯卧撑。”老父亲细细数着,“最重要的是他开心了好多,整个像换了一个人。”
上海需要他们的笑脸
为了这次盛会,上海正全心投入。
国际特奥会东亚区主席容德根博士说,“上海筹备工作到现在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最喜欢的是,很多活动都能下沉到基层社区中,让很多当地的居民都参与到特奥事业中来。”
说这番话时,容德根正在参加一个名为“走近特奥、支持特奥”宣传图片暨智障人士艺术作品巡展走进黄浦区的开幕仪式。
事实上,走进社区的活动,上海已举行了几十场。有关部门表示,在10月特奥会召开之前,有关特奥的宣传活动将到达上海所有的区县,甚至包括不少重要单位。所有的努力,就是要把特奥精神和特奥理念宣扬到上海的每个角落。
在上海杨浦区殷行街道,有居民悄悄告诉记者,“原来大家都不大愿意接触这些孩子,可现在他们变化太大了。前不久社区办纳凉晚会,这些孩子还上台表演了节目,挺招人喜欢的。”
这座城市,开始因特奥而更加尊重生命。
据去年10月底的抽样调查,目前上海市民对特奥运动的知晓率已达到86.6%,上海全市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现已形成一支200万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各项常规的筹备工作,上海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34个场馆的修缮、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以及周边环境的整治等正抓紧实施,适合特殊奥运会的裁判员、竞赛编排员及各类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与赛事有关的医疗、食品、安全及交通等工作也已制订计划和操作流程……
用制度延续他们的快乐
如何确保智障人士的快乐,在特奥结束后同样延续,是上海面临的考题。上海交出的答卷是,制度建设。
老凤祥是上海乃至全国有名的金饰品牌,而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老凤祥提供的首饰盒是由智障人士们制作的。在殷行街道智障人士“阳光之家”,记者亲眼目睹了戒指盒的制作过程。
“阳光之家”是上海市政府2005年为解决智障人士在生活、就业中的实际困难推出的实事项目,接纳16—35岁的智障人士,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特奥活动、康复训练和简单劳动,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简单劳动能力,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到现在,上海已建起240个“阳光之家”,有1万多名注册学员。
事实上,上海将筹备特奥会的过程,同样视为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过程。为解决包括各类残疾人在内的广大社会困难群体的生活、教育、康复、就业、维权等方面的困难,上海付出了很多努力。
从智障人士的成长过程来看,首先,各类辅读学校大力开展智障人士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从辅读学校毕业后,可直接尝试走入社会,也可走进“阳光之家”;上海还将新建50个为智障人士提供简易劳动的“阳光工场”……
同样,上海已在全市建立起包括智障人士在内的重残无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设立了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为智障人士提供就业指导;对智障人士普遍开展志愿者对口服务,推动全社会对智障人士的关爱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