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4月9日电 河北省涿州市的630名市乡两级干部近日自带铺盖、炊具,分别进驻全市各乡镇的200个村庄,开展“驻千村、联万户、帮民富、解民忧、促和谐”活动。一个月的时间,干部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倾听村民的呼声与愿望,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帮他们谋划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深得百姓拥护。
初春,涿州市网户庄村民王敏正在为自己家麦地施什么肥而着急,年年花钱买“二氨”化肥,土地都有些板结了。
听说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王老汉没当回事儿,“这些干部就是下来转转、看看,走走样子吧!”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工作队员们来他家串门了。两天后,工作队队长蔡长龙就把农业局的技术人员请进了村,还带来了小麦如何施肥、科学管理方面的科技书籍,一家一本地送。更让他惊喜的是,下乡工作队还把他家责任田里的土壤拿到市里去化验,一是测土壤成分,指导小麦施肥,二是查看小麦吸浆虫的蛹卵数量,搞好病虫害的科学预防。王老汉喜出望外,逢人便说:“没见过这样的工作队,处处替咱庄稼人着想啊!”
“群众关心的焦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驻豆庄乡黄家井村工作队队长、涿州农发局副局长李学军对队员们说。
今年3月8日,他们下村第一天,就开始入户走访。当他们了解到村里一些道路年久失修影响种地出行、550亩土地出现浇水困难等问题时,就请示局里帮助制定了修路、打井、修防渗渠等帮扶计划。3月中旬,他们协调一家修路施工队,在村外修了一条1000多米的村用路;接着,他们搬来200多名市直干部,于3月27日,在新修公路两侧栽上1000多棵杨树苗。平展的公路和新栽种的树苗,在村外成了一道风景,也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群众从这些干部身上,看到党和政府对村民的关怀。
李学军告诉记者,他们的计划才开了一个头。下一步,他们准备帮助村里打井,解决500多亩地灌溉问题;再就是利用农发局技术优势,对村里的菜农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增加村民收入;接着,就是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新能源问题,让村民家家户户用上沼气。
据统计,一个月时间,涿州全市下基层工作队共走访农户8000多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000多条,办实事350多件。
600多名工作队员扑下身子,沉下心思,脚踏实地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帮民需,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树立了党和政府亲民的好形象。 据了解,涿州这次下基层的干部都是从各单位优秀干部中选拔的。该市规定,下乡期间,帮扶队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不能擅自离岗;工作成绩与年终考核挂钩,作为先进的评选依据。该市按照领导联系点制、定期通报制、巡回督导制等制度对下基层工作队采取明察暗访、巡回督导等方式进行检查,确保工作队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