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尽快加以防治,甘肃‘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将不复存在!”甘肃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盛维德近日对记者说,目前董志塬水土流失严重,年产泥沙1315万吨。
据介绍,董志塬位于甘肃省东部,是西北黄土高原最大的一块塬面。它是庆阳市的主要农业区,也是“陇东粮仓”的核心区,人称“天下黄土第一塬”。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董志塬的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目前,董志塬的东西宽度已从以前的32公里减少为18公里,最窄处仅剩50米。董志塬内沟壑纵横,现有马莲河和蒲河的一级支沟289条,总长度3792公里,1000米以上的支毛沟2000多条,平均沟壑密度2.17公里/平方公里。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林草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失调,塬上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多年来,董志塬的治理与保护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初步缓解了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吃紧,国家投入不足,致使治理进度慢。
盛维德认为,应当尽快加以防治,建立董志塬保护区。通过沟头防护、塬面径流治理、坡面治理、沟道工程等四项治理措施的实施,达到控制径流、减少面蚀、节节拦蓄、层层设防、增加植被、提高效益、保护塬面的目的。(记者曾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