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4月11日电(记者刘非小)湖南安仁县鼓励、敦促干部多下乡为农民提供贴近服务后,干群关系大为改善。
安平镇党委书记周帮洪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说:“过去我们乡镇干部不是不想下乡,是有点怕农民骂不敢多下乡。为什么原来骂我们的人,现在反过来夸我们了呢?”
记者说:“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你在乡镇工作都18年了,说说你的感受吧!”
周帮洪思忖了一下说:
第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了。过去干部下乡进村主要任务是收税、收粮、抓超生,农民说乡村干部是“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有些人见到干部进村就躲,干部一出村就开骂。那时候,干部形象不好、口碑极差;现在干部走进村口,碰到的人就会亲热地把干部拉到家里坐,其他村民闻讯就会立刻赶过来,围拥着问政策、谈意见、提建议、商讨致富门道。因为我们是去了解问题、解决困难、真心实意地给农民提供帮助的,送资、送情、送智,自然而然地,口碑就好起来了。
第二,在这几年的摸索中,我们开始知道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如何作为。比如过去我们搞产业结构调整时,常常想当然要求农民种这养那,没有考虑市场与技术,不是搞不好,就是搞出东西来了卖不出去,搞得农民怨声载道。现在我们根据当地种养习惯鼓励他们养猪、种蘑菇、种烤烟,公司加农户,技术、市场两头都有靠,农民找到了致富的门道,当然会高兴了。
第三,干部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人民公仆,尽心竭力地为民众提供服务,粗暴作风没有了、态度也变谦恭了。农民时常可以面对面地提意见,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上留言等多种渠道反映情况、提要求,气顺了,心态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第四,虽然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解决民众生活中的所有困难,但我们踏踏实实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安仁县委、县政府今年推出的关注民生“十过问”,过问的是“粮食衣被足不足,基本住房好不好,生活能源有没有,孩子上学难不难,看病治病贵不贵,生活用电稳不稳,广播电视通不通,出门行路畅不畅,社会保障实不实,生产资料够不够”等直接关系农民生产与生活的迫切问题。根据民众需求提供服务,才能将党的温暖送到民众的心坎上。人心都是肉长的,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在相互熏染中融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