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4月12日电(记者武勇、顾玲)记者12日从青海省林业局获悉,连续实施七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使青海高原800多万亩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
有着“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但由于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青海境内部分地区林草植被稀疏,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青海省一大批保护和改善生态的建设项目纷纷启动,尤其是连续七年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据了解,七年来,青海省累计退耕还林还草867万亩,其中退耕290万亩,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面积占全省坡耕地面积的50%左右。
据青海省林业局植树造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海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地区生态环境初步改善,风沙危害减轻,地表径流增加。近6年间,环青海湖地区沙化面积减少2万公顷左右,戈壁减少近2000公顷,青海湖的湖水水平面由萎缩转为上升。生态环境的初步改善使黄河上游来水量增加,2006年龙羊峡水库的水位超过2500米,水体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