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4月14日电(记者 刘谨)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四川大学和九寨沟管理局的近百位生态、环境专家,12日开始在九寨沟考察生态环境问题,三方还联合组建了“九寨沟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始着手对九寨沟生态系统进行联合监测。
中美两国科学家13日在世界遗产地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向记者透露,在世界遗产环境和生态保护中,应当充分借鉴和利用国际先进的科技手段。
“世界遗产地特别是自然遗产地往往占地面积巨大并且许多地处人类难以到达的原始地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范阿尔冯说,“许多科学数据要依赖于卫星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
加州大学遥感技术专家苏珊告诉记者,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占地达到650平方公里,水、森林、动植物等资源异常丰富,海拔落差近3000米,要想对这样一个巨大的自然资源宝库进行全面、精确的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专家介绍,目前美国卫星遥感对地球的监测数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说可以提供近40年的统计资料,这可以为中国研究九寨沟生态环境提供很大的帮助。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第宝锋博士说,中国的世界遗产地保护十分需要高技术手段的应用。只有科学的、精确的数据才能构建生态保护模型,才能为政府、保护区管理局了解环境状况、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冯刚介绍,九寨沟已经开始着手采用各种科技手段包括遥感技术,来探索一条适合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保护的道路。“这样可以避免先破坏、后治理。”冯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