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4月17日电(记者李美娟)江西省吉安市采用“管药品堵广告”的做法让虚假药品广告在一周内基本绝迹,有效地破解了违法药品广告泛滥的治理难题。
近年来,吉安市各种药品虚假广告猖獗。药监、工商、卫生等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多头管理存在漏洞、管理部门相互扯皮是违法药品广告治理难的重要原因。为此,吉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剔除行业偏见,在职权范围内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既可以加强药店管理,又可以堵住违法药品广告发布的“管药品堵广告”办法。
吉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左和祥介绍,“管药品堵广告”指的是在媒体上大做广告的药品在哪些药店有销售,药监部门就通过加大监督检查这些药店经营药品行为的力度,迫使药店主动要求供货商不要做虚假广告。通过严查药店销售的“广告药品”有效遏制违法“药品广告”发布。
2006年8月17日,吉安市12个县市区的药监部门开始了第一次“管药品堵广告”的统一专项行动,一时间违法广告药品纷纷下架,全市媒体刊播的违法药品广告在一周内几乎绝迹。
在“管药品堵广告”时,药监部门首先对媒体刊播的违法药品广告进行取证,并通过广告信息掌握广告药品的流向,记录下有销售此药品的药店名和医疗机构。然后,执法人员直扑经营违法广告药品的药店,监督检查是否存在违规经营行为,内容包括检查广告药品来源的合法性、购进渠道和验收情况,是否存在食品冒充药品的行为等。对存在违法经营行为的药店,一方面依据有关规定,对发布违法药品广告的药品进行抽验,并对违法经营的药品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或查封扣押等行政措施,另一方面对其违规经营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吉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科科长王仙明说,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做了违法广告的药品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在市面上出卖。同时,因违规经营行为受罚,各药店普遍感觉压力大,为此药店在进货时会要求供货商做到合法发布药品广告,否则药品不能进入药店。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处处长汪汛认为,“管药品堵广告”的做法是破解治理违法药品广告难题的有益探索。它从药品终端即销售末端加大监管,来个“釜底抽薪”,令发布虚假广告、可能对人民群众存在危害的药品在药店一时无货可卖,最后迫使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只能发布合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