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吴晶)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3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19日在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用高考形式选拔人才符合我国国情。”
戴家干说,高考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间有10年停止高招录取工作。高考不仅要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也承载着我国发展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任务,对社会、对人民来说很重要。1977年恢复高考实际上是重建公平、公正的制度。
他说,我注意到两会期间有委员提出“废除高考”,但也有很多人反对,认为现在的制度还是比较公平的。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人口已将近7000万,一个考生往往牵动一个甚至多个家庭。“高考有这么多人关注很正常。我们的压力很大,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戴家干说。
他表示,教育部考试中心作为我国考试工作的主管部门,将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抓住高考的本质。通过近两年对老百姓想法的了解,特别是向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了解情况,不断完善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高考功能应从“考试”转向“评价”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19日在做客新华网时说,我国正在通过题库建设,加强高考的评价功能,使高考从单一标准下的考试功能转向为评价教育、评价考试、评价考生服务。
戴家干说,我国常常把“考试”和“评价”混同起来。“评价”是一个更大的范围,考试只是评价的一个手段和方式。一个好的考试应考出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才能使人全面发展。我国目前的高考分数仅仅是为普通高校录取学生使用,但分数之后更大的开发是什么?现在缺少这部分评价内容。
他说,教育部和财政部目前投入启动资金1亿元人民币,正在建设国家级题库,主要是使用技术手段解决高考“评价”。对于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而言,我国题库不仅将包括大量的题。还要达到四个指标: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他解释说,“效度”就是一道题适合不适合,“信度”就是反映考生平时的真实水平。“难度”和“区分度”相互关联。题库中的题都要经过磨合,从而确保考试准确、公正、公平、规范、安全。
戴家干强调,题库建设不仅仅是为考试安全,更重要的是提升考试质量,使人的个性通过测评,使人才按照个性需要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发展,而不是大家一味地追求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标准。
2006年,我国高考、研考、成考、自考等教育考试参考人数达4000万人次。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考试大国。
戴家干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题库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我国确实是考试大国,但我国的考试理念、方式、方法、手段、技术还不强。“题库建设是一个方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他说,我国目前有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等多种教育制度。这些制度彼此之间在评价的过程中,缺乏标准。而在美国和北美地区,高中毕业生中三分之一的人上普通高校,三分之一的学生上高职、高专,三分之一的学生直接就业。不管哪一类教育,都把人的能力、知识通过统一评价手段确定出标准交接、衔接起来。上社区学院的人,毕业以后可以带着评价的东西进入研究型大学,就业的人也可以直接去社区学院学习。
戴家干说,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统一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构建一个学习型和终身教育的立交桥,形成真正的、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