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内蒙古自治区实行草场"休假"制度遏制草原荒漠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25日电(记者李来房、王欲鸣)每年4月到6月,牧民额·苏伊拉夫妇都会把家里的几百只羊围在棚圈里用饲料喂养,因为他们要给草场“放假”,让它好好休养一阵子。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生活了30多年的额·苏伊拉,目睹和参与了2000年草场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实行以来这里草场逐渐恢复与好转。

    “通过这几年围封禁牧,草场一年比一年好了,尤其是今年春季雨水较多,返青也提早了。”额·苏伊拉说。而实行休牧之前,额·苏伊拉的6500多亩草场因长期过度放牧曾变成“光秃秃一片”。

    作为我国最大牧区,内蒙古拥有草原约13亿亩,占我国草原面积的近四分之一。但由于过度放牧、农业开垦和全球变暖等原因,到上个世纪末约有一半的草场出现严重退化和沙化。一些荒漠化严重的草场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源头之一。

    面积3700平方公里的白音锡勒牧场曾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一个美丽牧场,上世纪50年代仅有牲畜1000余头,而到1999年时它承载的牲畜头数超过25万。超载放牧使整个牧场几乎是沙石遍地。

    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实施禁牧、休牧和轮牧的“新三牧”制度以遏制草原退化:通过把荒漠化严重的草场围封起来禁止放牧,让一部分牧民一段时间内不放牧或在几个草场轮流放牧,让草场得到休息。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经有6.2亿亩的草原实行禁牧或休牧,占到全区草原面积的一半。同时,内蒙古自治区过去7年间年均投入逾10亿元用于围封草场、生态移民等草原生态修复项目。

    据锡林郭勒盟副盟长阿迪雅介绍,该盟已经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5亿元,治理沙源1500万亩、退耕还林233万亩、生态移民4.5万人。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纪大才介绍说,经过7年的“新三牧”政策,内蒙古可利用草原的植被覆盖度由2001年的30%提高到了目前的36%,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开始得到有效遏制。

 
 
 相关链接
· 内蒙古实施“围封转移”战略 草场得以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