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贵州省结合实际探索远程教育“村校结合”新路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贵阳4月29日电 (记者 周之江)贵州是全国远程教育工作先期试点省之一,针对75%的站点建在农村中小学的实际,贵州积极整合资源,切实发挥学校站点人力、技术、场地和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摸索出一条“村校结合”的路子。

    “农民学会上网,要给老师记头功”

    吃过早餐,51岁的范明国来到村里的阿栗小学。“最近天气阴冷,对樱桃生长不利,上网看看应该采取些啥子办法。”

    51岁的老范是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村村民,4月10日一早就来到设在学校里的远程教育站点,上网查找资料,还借了几张讲授果树种植技术的光盘。

    阿栗村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全村80%的农户种植科技杨梅,年产量200万公斤以上。2003年,乌当区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农民逐渐学会通过网络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新技术,村里建了网页,对外推销水果。

    “跑破脚板皮,不如鼠标击一击。”32岁的村民杨先秀说,“我们能学会上网,阿栗小学的老师要记头功。”

    阿栗小学校长徐永胜说:“学校是农村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通过老师手把手教,‘村校结合’能够有效推动远程教育在村民中的普及。”

    贵州省远教办主任宋洪宪这样解释“村校结合”:“主要指农村中小学与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结合,利用学校站点的平台,在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需要的同时,开展远程教育。”

    支部+学校+远教,推动农村发展

    为确保远程教育“村校结合”的顺利实施,贵州省规定,农村中小学校长是党员的,兼任乡镇党委委员或村党支部副书记;不是党员的兼乡镇、村行政助理,协助抓好培训工作。

    贵州息烽县下阳郎村云环小学的吕文新校长就是这样一个身兼两职的“副支书”:“虽然不是个‘官’,却实打实是要做些事情的。为了抓好学校老师与农村群众的互动,省里开展了‘一校帮一村’‘一师帮一户’活动,要求我们带领群众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在促进‘学用转化’方面发挥作用。”

    眼下,云环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已经运转了将近4年,学校将班主任、教师开展远教工作的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评定,将学生落实与家长远程教育“一促一”职责纳入学年评鉴内容,从而确保了“村校共建”落到实处。

    下阳郎村的马传刚就是“村校共建”的受益者之一。在云环小学几位老师的帮助下,他从去年起尝试着饲养了数千只肉兔,获利5000多元。记者看到,老马利用自家屋顶搭建了密密麻麻的兔棚,兔子长势喜人。“今年至少要净赚万把块钱。过去完全不懂什么养兔技术,全靠吕校长他们,又是送书又是送光碟,有时还把网上的资料打印拿给我看。”

    “事实证明,支部+学校+远教,的确行之有效。”贵阳市委副书记李涛说。

    “小手牵大手”,学生与家长“互动”

    “小手牵大手”,抓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是贵州远程教育工作的一个独创做法。

    实践中,贵州各地通过定期发放“学生家长联系卡”、成立“红领巾远教服务队”等做法,丰富了“小手牵大手”的内容。

    农村学生也在远程教育中受益。“毕节地区每年30多万名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多数回家务农,相当一部分缺乏劳动技能。”毕节地委远教办主任周延说。

    毕节地区规定,中小学开设远程教育农技课程,每周必须设置一到二节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并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带动家长,有效推动了农村科技的普及与运用。

    11岁的赵有才是黔西县林泉镇林泉小学四年级学生,2006年春季,他发现自家的水稻发生虫害。经他查询资料并细心观察后了解到,这种害虫的学名叫做稻叶卷心螟,必须在上午9时左右喷洒药物才能有效杀死。这一发现很快被制作成课件在全地区推广。

    “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生在校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周延说。

 
 
 相关链接
· 陕西今年将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新农村架起信息"高速路"
·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锦绣乡村谱华章
· 山东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成家门口"免费大学"
· 黑龙江农村远程教育试点:黑土地架起“连心桥”
· 广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覆盖率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