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宜昌4月30日电(记者江时强 李志晖)三峡双线船闸自2006年9月开始完建施工,三峡坝区客货运输全面实施翻坝转运方案。中国三峡总公司在30日的新闻通气会上称,截至4月29日,三峡船闸单线运行226天,翻坝转运实现了“安全、有序、高效、畅通”的目标。

图表:三峡船闸“五一”恢复双线运行 新华社发
为配合三峡船闸完建工程施工,三峡坝区翻坝转运工作于去年9月5日开始,三峡坝上长江北岸靖江溪-杨家嘴滚装汽车水—陆—水转运开始,9月10日长江南北两岸旅客翻坝转运启动。
由中国三峡总公司、宜昌市、长江航务管理局、重庆市港航管理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组成的“三峡船闸完建期翻坝转运协调领导小组”,精心制定了翻坝转运方案,即旅客采取两岸分流的翻坝转运办法,坝上南岸秭归港、北岸太平溪港同时投入翻坝,需翻坝转运旅客的客船按照统筹兼顾、一船一港的原则;旅客凭船票乘坐转运车辆,采取“一票制”;滚装运输翻坝转运方案是南北两岸的单向水—陆—水转运,即一岸上行,另一岸下行。
2006年9月5日8时至2007年4月29日8时止,共翻坝转运滚装重载汽车235824辆次,其中上行111356辆次,下行124468辆次,共计8253840吨;坝上运行滚装船舶4868艘次,坝下运行转运滚装船舶10784艘次。
2006年9月10日8时至2007年4月29日8时,共翻坝转运客船11229艘次,旅客1725734人次。三峡船闸完建期间,未出现旅客长时间滞留现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据悉,三峡船闸5月1日恢复双线通航后,所有客船将从5月3日零时起直接通过三峡船闸,货船除滚装船继续翻坝转运外,其他也由船闸通过。
相关阅读:三峡枢纽通航近4年运行性能良好
新华社宜昌4月30日电(记者江时强 李志晖)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30日发布消息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通航近4年,三峡船闸共运行31337个闸次,共通过船舶24.2万艘,工程逐步发挥出巨大的通航效益。
三峡工程2003年6月蓄水至135米水位,三峡船闸开始通航。2006年10月27日,三峡工程再次蓄水至156米,湖北宜昌至重庆长寿段570公里的长江航道得到改善,川江货物运输快速增长。到去年底,通过三峡坝区断面的货物总量为5024万吨,比2003年增长近3倍,其中三峡船闸通过货物量达到了3939万吨。
据统计,近4年来,通过三峡船闸的货物达13274万吨,旅客通过船闸运输量达635.6万人次,约218万人次旅客、3591万吨货物在船闸运能紧张时实施翻坝转运。三峡枢纽通过货物 量累计达到16865万吨。
从运行情况看,三峡船闸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各项运行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高边坡整体稳定性能良好,上下游引航道及连接段航道的适航性能良好,船闸工作正常,运行保持平稳。
相关阅读:三峡船闸具备双线通航条件
新华社宜昌4月30日电(记者江时强 李志晖)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30日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由两院院士潘家铮率领的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日前对三峡北线船闸进行了技术预验收,认为已具备恢复通航条件。5月1日上午9时,三峡船闸将恢复双线通航。
验收结论是,验收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形象面貌满足《长江三峡三期工程枢纽工程验收工作大纲》中关于船闸一、二闸首完建单项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验收范围内的土建工程、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设计、施工和制作安装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行业规范以及合同文件的规定;监测成果表明,水库蓄水156米水位后船闸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
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对北线船闸一、二闸首完建工程验收项目进行了安全鉴定。其综合结论为:北线船闸一、二闸首完建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规程规范规定;一、二闸首土建工程和缺陷处理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金属结构设备制造和安装质量总体满足设计要求。
三峡船闸7个半月的完建期安全监测成果表明,三峡南线船闸在水库水位156米运行时,船闸高边坡、中隔墩、闸首和闸室等部位变形与北线船闸单独运行时基本没有差别;高边坡地下水位、闸室底板扬压力、渗透压力、混凝土应力应变、渗流量等也与北线船闸单独运行时相差不大,未超过设计允许值。南线船闸在水库水位156米按四级运行状况良好。北线船闸一、二闸首完建工程和缺陷处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工程项目形象面貌满足复航要求,待一、二闸首金属结构设备无水和有水调试完成后,具备恢复通航和在156米及其以上水位运行条件。
三峡船闸从2006年9月15日开始完建施工,以适应当前156米高水位条件下的运行要求。南线船闸已于今年1月20日完成施工恢复通航,北线船闸同时停航开始施工进程,4月21日施工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