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5月7日电(记者 储国强)曾深受风沙侵蚀之苦的陕西省榆林市如今已很少见到大片的流沙。当地群众经多年努力,在毛乌素沙地上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固定流沙700多万亩,90%以上的沙区再也不会“流动”。
榆林市是国家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占毛乌素沙地总面积的47%。历史上这里沙害严重,榆林城就曾因风沙侵蚀而被迫三次南迁。今年70多岁的“老榆林”刘志平老人回忆说,过去很多地方都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且流沙还在不断前进,沙进人退,真的是“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
近年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榆林沙区生态环境实现了根本性好转。榆林市市长李金柱说,从2000年起,榆林市开始实施绿色长城和绿色长廊工程,沿古长城两侧和市内十条交通干道,新造林100多万亩,在沙漠腹地建起万亩以上的成片林165块,建成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固定或半固定沙地面积已经占到沙地总面积的91.3%,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沙化扩展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据了解,目前榆林市的林木保存面积达到1893万亩,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前的1.8%提高到29.36%。滩、川、塬、涧地区受风沙危害的140万亩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林进沙退”的历史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