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正通过双语教育等措施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 丁铭)记者从国家民委获悉,为了抢救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国家正在通过加强双语教育、资助研究课题等保护措施,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

    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处于濒危状态,如畲语、仡佬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裕固语、塔塔尔语、土家语、满语等。

    对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国家一方面贯彻语言平等政策,加强双语教育,为一些濒危语言的教学和使用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在资助研究课题方面给予倾斜,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课题有《中国空白语言调查研究》《中国濒危语言个案对比研究》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度把《中国新发现语言调查研究》立为A类重大课题,2002年度又把《中国濒危语言方言调查研究》立为A类重大课题,并积极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各地濒危语言,记录、描写、保存这些语言资料,出版这些语言的研究专著、词典,逐渐建立少数民族语言音库,录制、保存濒危语言的声像资料。

    相关阅读: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 丁铭)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20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记者从国家民委获悉,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定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朝鲜文、彝文和傣文编码字符集、键盘、字模等国家标准。在国际标准的最新版本中,在基本多文种平面中正式收入了我国提交的蒙、藏、维、哈、柯、彝、傣文编码字符集。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些软件已经可以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已开发出几种电子出版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数据库不断问世。一些少数民族文种的网站或网页初步建成,少数民族语音及文字识别、机器辅助翻译等也有了一定的成果。

 
 
 相关链接
· 新疆开展免费语言培训众多少数民族农村青年参加
· 中泰将共同培养语言文化交流和翻译方面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