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5月10日电(记者顾瑞珍 周立权)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10日指出,要加强对松花江流域的全面污染治理,给“疲惫”的松花江“减负”,让松花江在一段时间内得以“休养生息”,从而促进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
周生贤近日到东北,就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现场调研。“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后,各地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周生贤介绍说,通过沿江察看哈尔滨市四方台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4家企业的污染治理情况和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总体感觉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也发现一些突出问题:在松花江流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新建项目仍以重化工等高污染行业为主;污染排放居高不下,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治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流域内许多大中城市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松花江。
“之所以提出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是因为当前正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大好时机。”周生贤对记者说,加强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老工业基地增长方式的重要步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是保障松花江流域6200万群众环境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中俄关系的现实需要。
同时,周生贤表示,对松花江流域进行全面治理使命重大,任务繁重。要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和严格监管。他指出,各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关于污染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污染治理投入机制,保证国家对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各级环保部门都要敢于执法,做维护人民群众环境利益的“钢铁卫士”,坚决纠正各地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广泛开展环保宣教工作,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和支持,为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大“刚性新措”保障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实效
新华社长春5月10日电(记者顾瑞珍 周立权)在全国重点流域率先停批所有向松花江水体排放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项目;年底前,全面淘汰或关闭生产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草浆和化学制浆生产装置及造纸、酒精等生产企业……10日,国家提出六大“刚性”措施,加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从而确保东北母亲河长治久安。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说,让松花江“休养生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落实好以下六项政策措施:一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控污染排放与污染增量。“十一五”期间,在全国重点流域率先停批所有向松花江水体排放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项目;严格钢铁、焦化、冶炼等行业准入条件,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切实用好“区域限批”政策严控地区新增污染物。
二是要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今年年底前,要在松花江流域全面淘汰或关闭生产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草浆和化学制浆生产装置,以及废纸造纸、酒精、味精、糠醛、淀粉生产企业。
三是要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把保障沿岸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此次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调整,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
四是要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抓紧建设三大体系,加快重点企业的治污进程。
五是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坚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多元化、市场化方向。
六是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通过合理调度、优化配置,保障河流健康发展。
“让松花江‘休养生息’不仅仅是解决黑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使水质变清的问题,而是要恢复河流的生态原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认为,恢复生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决策和技术保障到位,企业能自觉遵守法规,10年、20年后松花江治理目标定能实现。
恢复松花江流域山清水秀原貌将分“三步走”
新华社长春5月10日电(记者顾瑞珍 周立权)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规划目标已经确定,最终恢复松花江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面貌将分“三步走”。
记者从10日举行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的近期目标是,到2008年,巩固松花江治污成果,保持水质基本稳定;中期目标是,到2010年,松花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就是要恢复松花江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面貌。
“现在提出让松花江‘休养生息’与企业偷排有关,环保总局对松花江流域暗查的82家排污单位中,超标排放的竟占80%。”环保总局环评司司长祝兴祥说,第一年主要是控制新污染源,不能让其老病未去新病又添,所有向松花江水体排放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项目将一律停批,“十二五”期间,停批的范围还要扩大。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对松花江流域发展不是‘拦路’而是‘助推’。”针对环境准入问题,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给我们做了形象的解读,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有利于宏观调控、技术创新,也有利于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国家正运用环境准入制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他认为,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让松花江“休养生息”,关键是地方要制定严于国家的标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
据环保总局规划司司长舒庆介绍,为了恢复松花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国债和预算内投资优先支持纳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的工业、城市污水和区域污染治理项目。中央财政对三大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也向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倾斜,对沿松花江流域所有县级环保机构的设备能力建设优先给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