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创建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目前正在全市城乡推广。自去年9月以来,北京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改革运行机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两级、双向新型医疗卫生体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改革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
在一系列改革中,北京市政府首先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市、区政府出资建设的3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成了由医护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为主力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实行全科医生家庭健康责任制和居民健康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收支两条线,医护人员的工资收入则依据岗位、绩效决定,由此杜绝了“以药养医”问题。
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水平,方便患者就医,北京实行“双向转诊”,全市二、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今年4月起,每天都有大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享受专家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4类常见病、慢性病进行登记建档和动态管理。
北京对常用药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为让居民吃上放心药、便宜药,去年年底,政府直接面向生产企业采购成交的312个品种(923个品、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用药,价格比前一年招标采购价平均下降了21.1%。
与此同时,北京加大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投入11亿元完成了10个远郊区、县的1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3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规范化、标准化改扩建。(赖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