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一点,老师就来。”王桂珍乐了。新疆沙湾县金沟河镇东戈壁村的这位普通农妇,靠远程教育网,不到两年,将家庭养猪场扩大了6倍。在新疆,受惠于远程教育网的远不止王桂珍一家:2005年1月至今,新疆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已培养出了17万多名王桂珍这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比重大;区内沙漠、山脉横亘,交通不便,许多村庄远离中心城镇,基层党员干部肩上“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责任很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维护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中央统一部署,2005年1月,自治区党委开始在全区83个县市区,607个乡镇,2770个建制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各方面对这项工作予以强力支持,自治区财政先后为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和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投入资金1707万元;各级党委从留用党费中共拿出1122.5万元用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启动和培训。
为增强针对性,各级组织部门着力打造远程教育多种语言教学平台:利用新疆教育电视台前端播出平台开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每天传送3小时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节目。开发多种语言接收软件,建立多种语言的辅助教学网站。农村党组织还与中小学签订《村校型站点管理使用责任状》,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依托。明确村校双方的具体职责,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做到“两不误、双促进”。同时,在牧民相对集中的冬、夏牧场架设固定的卫星接收天线,用牲畜驮着发电机、电视机、计算机等设备,跟随牧民转场,在不同牧场接收和播出远程教育节目。目前,新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新疆昆仑网日均访问量达到3万人次,总点击量突破800万人次。省级资源库、辅助教学网站、信息管理系统被全国远程办评定为优秀。
为了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真正起到作用,自治区党委按照“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要求,切实抓好学用活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办法》,对岗位职责、设备管理、教学组织、目标考核等进行了规范,要求农村党员干部每月参加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遇到重大政治活动,随时组织集中学习;要求各终端接收站点每天定时开放,以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学内容,则要求结合农村实际增强学用针对性:“紧跟发展走、紧跟服务走、紧跟实效走”。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659.5万人次,共建立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1215个,科技示范户2328个,产业带头人3428人,有17万多名党员和各族群众通过专题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仅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推广,就使全区棉花单产提高20%以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农民通过远程教育学会了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畅通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还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仅2006年农牧民外出务工人员就达130万人次以上。2006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42元,比2004年增加497元。(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