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4月1日拍摄的MR-2型月面巡视探测器。 由上海航天局联合国内数十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制的月面巡视探测器通常被称为“月球车”,它是我国“绕、落、回”“三步走”探月工程中,实现第二步“落”的重要部分。 MR-2月球车采用独立驱动的六轮摇臂式行走系统,可爬越30度斜坡,跨越25厘米障碍。行进速度为每小时100米,最快可达每秒5厘米。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4月1日,MR-2型月面巡视探测器的机械臂模拟探测月球表面的岩石。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 江国成、常志鹏)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16日说,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将发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器在着陆区进行就位探测,月球车进行巡视探测。
欧阳自远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空间会议上介绍,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三步走,即绕月、落月和采样返回,都属于不载人探月活动。

中国登月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资料图片)
欧阳自远说,在中国的第二期月球探测工程中,月球车和软着陆器将主要完成四大科学目标。探测月球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精细探测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探测月球的内部结构;探测月球的表面环境、对地球的电离层进行极紫外观测并进行月基的光学天文观测等。在月球内部结构的探测中,将记录月球的月震与小天体撞击月球的过程,精确测定地月的距离,探测月表30米以内的月壤和3公里深的上部月壳结构,获得3公里深10公里长的月壳剖面结构。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实施的第一期月球探测工程的目标是在2007年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与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庆伟同时表示,我国今年将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

我国探月工程的月球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2007年计划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模拟图(资料图片)
记者3月2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月球车系统关键技术预先研究”日前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由我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姜景山院士担任组长的验收专家组认为,这一项目研制的月球车在系统方案整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专家组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认真审查后,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结合国家探月二期工程的需求,进一步深化研究工作,为我国探月工程做出贡献。
我国自行研制的两款月面巡视探测器在沪亮相
我国自行研制的两款月面巡视探测器,3月31日在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亮相。月面巡视探测器通常被称为“月球车”,是我国“绕、落、回”“三步走”探月工程中,实现第二步“落”的重要部分。此次展示的两款月球车,型号分别为MR-2和MR-3,是由上海航天局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等数十家单位联合研制的。
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研制完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6日表示,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研制完成,正整装待发,有望在今年内飞向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栾恩杰是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小组讨论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作上述表示的。
月面巡视探测器和空间站等产品首次亮相珠海航展
“更高更远”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必然之路。在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中国航天界的新任务包括: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未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工作。“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整装待发,奔向38万千米之外的探月之旅。月球车、月面巡视探测器等后续技术和产品正在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