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18日电(记者王金涛 刘鹏)重庆市决策层今年调整全市区域发展战略,确立了“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
重庆1997年直辖后,确定了都市发达经济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三大经济发展区”,后来又确立了主城、渝西、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大经济板块”。此次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旨在使重庆尽快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重庆市共有40个区县,“一小时经济圈”以重庆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区域,涵盖23个区县,2006年GDP为2710亿元,占全市78%,是重庆的经济主体和产业聚集区;渝东北是三峡重庆库区的大部分,有11个区县,以万州区为中心;渝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6个区县,以黔江区为中心。
根据规划,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要提前5年即到201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带动全市在西部地区提前3年率先实现小康;到2020年,“一小时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在2005年基础上翻三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常住人口达到220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80%;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一圈”将把产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同时,“一小时经济圈”将加快建设以重庆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尽快形成强大的集聚辐射功能。
重庆着力发展“一小时经济圈”,也是为了更好地带动“两翼”发展。据介绍,重庆市做强“一圈”后,可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反哺“一圈”,并吸纳“两翼”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安居,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到2020年将带动“两翼”累计转移就业4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