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甘肃省村镇银行破茧而出 致力破解农村金融困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

    农民贷款难 金融机构难贷款

    走在通往甘肃省靖远县若笠乡的山路上,路边田地的景色大相径庭:有的青苗已经长了一匝高,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有的则只有些零星野草,龟裂的土地上还留着枯干的玉米茬。曹岘村村民王文华告诉记者,由于连年严重干旱,这个村已经有60%的土地废弃了。王文华家原本有耕地20亩,但是今年他只种了其中的6亩,其余14亩全被荒废,原因是“家里的余钱只够种这些地”。而离王文华家不过200米,就是靖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曹岘信用社。虽然信用社近在咫尺,但是王文华并不愿意去贷款,一方面信用社贷款条件多,要考察信用资质、要看有没有好的发展项目;另一方面,这几年地里的收成实在不好,贷了款怕还不上。

    在曹岘村,抱着和王文华一样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数。据曹岘信用社的信贷员马学儒介绍,今年信用社共贷款800余笔,总计240万元,而信用社负责的是本地区约1.8万余人的金融业务。今年靖远县曹若人饮供水工程刚刚竣工,全部实行了通水到村,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饮水问题,也解决了部分农业用水的问题。有些村民想贷款搞大棚、滴灌等节水农业,但是由于前两年收成差,部分村民连续2年没还贷,信用社今年以信用不佳为由,拒绝了他们的贷款请求。

    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这让满怀希望奔小康的农民们无可奈何。

    商业银行纷纷跳出“农门” 农信社独木难支

    机构少、条件高、还贷难正成为困扰甘肃发展农村金融业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退出农村市场。据统计,从1999年到现在,在农村,甘肃省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人员减少均超过五成,部分地区甚至缩减近八成。截至去年年底,靖远县全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已分别从1999年的8家、18家和6家分别减少到2家、5家和3家。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退出,作为专门面向农民的金融机构,农信社逐步担负起了力支“三农”的重任。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系统2000多个营业网点遍布农村各个角落。有的村上设有信贷员,真正实现了“贴身服务”,有的则在农民最缺资金的农忙时节,适时推出“背包银行”、“地头银行”。这些都使得农信社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远非其他金融机构可比。

    但农信社却是个“小个子”金融机构。据统计,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存款余额仅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不到11%,而农业贷款数量却占到全省金融机构的94%。农信社的工作人员坦言,心有余而力不足。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无论是水平参差不齐的工作人员,还是只有股份制银行一半甚至更低的盈利水平,又或者是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发展面临更多更严重的困难。2006年,甘肃省农信社系统支农贷款规模超过200亿元,为历年来最高,但这对于资金需求量巨大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不过杯水车薪,农民小额贷款仍然普遍存在极大困难。

    村镇银行破茧而出 破解农村金融困局

    一社难支“三农”,仅靠农信社一家金融机构支撑着庞大的农业资金需求,显然已经不符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任启兴认为,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快速成长对金融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通过正规渠道流向农村的金融资源却不断减少,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建议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破解当前农村金融边缘化。

    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有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参与到农村市场中来。

    去年12月,中国银监会出台意见,调整放宽了中西部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以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今年3月15日,甘肃首家村镇银行——庆阳西峰瑞信村镇银行成立。甘肃省银监局同时决定,在天水市甘谷县设立贷款公司试点,在景泰县、岷县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

    瑞信村镇银行开业仅半个月,就吸收存款955.4万元,同时发放各项贷款30笔共计845万元,这几乎相当于当地农信社一个季度的贷款量。多样的资本来源,充足的资金储备,略低于农信社的利率,以及简便快捷的贷款手续,村镇银行甫一开业,就迅速获得了农民的青睐。随即甘肃省银监局发布消息,今年年底前,这三类机构在甘肃省的试点将扩大到15家。

    村镇银行的破茧而出,标志着金融业在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这在甘肃省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甘肃省银监局局长王晓光如是说。

    有关专家表示,面对并不发达的甘肃金融市场,此前商业银行一直实行贷款担保,加剧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村镇银行资本来源多样,贷款门槛低,不仅可以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且也将与农信社形成良性竞争局面,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记者 彭波)

    银监会负责人解答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2006年12月22日就《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聚焦农村金融:全国政协委员分析农民为何贷款难

    农民为何贷款难?正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任启兴说,相对工业类项目而言,农业项目获利周期长、利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而且农民小额贷款业务笔数多、数额小,农户居住分散、情况复杂,管理起来战线长、难度大、成本高,商业银行都不愿涉足。

    农业部与农行签署协议 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4月17日,农业部与中国农业银行在京签署“共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农业银行将大力支持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升级拓展5520工程”,拟在“十一五”期间向农业部重点建设的500家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100亿元人民币信用额度,用于支持其升级改造和服务功能完善,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对符合条件的农业部定点市场支持面达到70%以上。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和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出席签字仪式。

  银行业“送金融知识下乡” 给农村金融“补白”

    “没熟人,没关系,是贷不到款的,需要钱时就找亲戚朋友借。” 湖北红安县农民刘双全的话或许道出了农村一部分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初印象和误解。

    这是记者在3月31日全国银行业“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主会场湖北红安县随机采访到的。

    小额贷款现身邮政储蓄

    3月28日,安徽宣城邮政储蓄工作人员为办理小额贷款手续的农户提供咨询服务。安徽宣城邮政储蓄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充分利用邮政网络网点多、服务快等优势,在全市城乡设立13个小额质押贷款网点,支持广大农户开展农业生产,为农户提供资金保证。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已经为22位贷款客户发放贷款金额近百万元。 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关链接
·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要规范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聚焦农村金融:全国政协委员分析农民为何贷款难
· 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 银监会负责人解答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 山东银监局王进诚:农村金融关键在于培育市场机制
·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谈农村金融如何发力满足需求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