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吴晶)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21日说,为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强调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给予与国家助学贷款同等优惠政策。
据他介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近年来探索出的比较符合金融属性、具有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国家助学贷款品种,在身份认定、信用约束等方面优势突出,是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地区已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和尝试,并取得较好成效。
张少春指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部分是小额贷款,具有三个优点:一是学生在当地贷款,当地银行比较容易调查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操作比较方便,无需抵押,成本较低;二是学生在当地就可以取得贷款,可以顺利报到入学;三是由于贷款发生在生源所在地,学生还款便于跟踪和管理,这种方式比在高校做助学贷款要灵活。
张少春表示下一步要大力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财政部正会同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研究开展生源地信用贷款的具体办法。办法出台后,将选择部分省份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只要把高校助学贷款的贴息、风险金等优惠政策都能给到承办生源地贷款的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将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有益补充,甚至平分秋色。”他说。
今后5年各级各类学校学费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 违者将受处罚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吴晶)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21日指出,根据新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今后5年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关标准。违者将受处罚。
在教育部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杨周复说,去年教育部在各地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进行调查。除对个别地区学生公寓式的住宿收费做了微调外,全国各地学校收费的总体标准均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 。在此期间,有个别地区根据各地区省级政府的批准,也对过去偏低的学费进行了微调。
针对有记者提出的大学收费保持稳定是否会与物价上涨发生矛盾,杨周复强调,虽然学校培养成本与物价上涨有关系,但学校收费标准制定与物价“不挂钩”,而是按照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来确定的,这在1996年制定的高等学校收费办法中已有明确规定。我国高校目前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如果培养成本因物价提高而提高,学校入不敷出而收费标准又不够,国家财政要适当增加给高校的拨款。学校不会因为物价上涨来提高收费,教师调整工资也将由国家拨款。
根据这一意见,我国今后要进一步严格收费立项、标准审批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加大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监督力度,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
杨周复强调,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要对教育收费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支出管理。
“如果这次意见下发后,有的地区的学校违反规定,提高收费标准,就要按照有关乱收费的规定给予处罚。”他说。
新的国家资助政策惠及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学生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吴晶)根据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将惠及约1800所高校的400万大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600万学生。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怎样设计?
根据这一意见,中央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在校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的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
中央与地方还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职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在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每生每年1000元至3000元范围内确定。所有的中职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将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其中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将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其中,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中等职业教育将形成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这是从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入手,通过财政助学投入力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学校从事业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助学经费等,实现‘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他说。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如何落实?
张少春说,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实行“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
在经费投入上,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以政府为主导。在财政投入的分担上,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鼓励学校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招生规模。在资助方式上,要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根据各类学校的不同特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这一意见指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负担。地方所属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人口较少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全部由中央负担。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行运用教育权发放国家助学金的办法。
张少春强调,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都可享受新的资助政策体系。
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指出,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中央和地方财政2007年半年投入的经费将达到154亿元左右。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59亿元左右。2008年全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8亿元左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助学经费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指向教育结构调整
张少春说,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是要实现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
在国家奖助学金的安排上,不搞平均分配,要考虑不同类别学校和不同专业的特点,适当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倾斜,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促进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杨周复强调,这些专业是最艰苦、最基层也是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中肯定会享有比一般专业更多的优惠政策。
根据意见规定,对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且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国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这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杨周复说。他透露,今年将在教育部部属院校试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政策。
张少春说,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不仅在制度安排上指向教育结构调整,也通过发挥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比例的杠杆作用,鼓励学校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招生,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今年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之后,中央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和措施都真正落实到位后,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张少春希望各地要在落实资金的同时,尽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使家庭经济困难孩子的“读书钱”真正用在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