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丁铭)记者近日从国家民委获悉,我国边疆地区基本上是民族地区,加之民族地区多处于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绵延辽阔的草原荒漠地区和地势过渡地带的石山区,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
据了解,全国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中的1.9万公里、135个边境县(市、旗、区)中的107个都在民族地区。在我国现有的13个陆地边境对外开放城市、240多个一类开放口岸、10多个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中,绝大多数在民族地区。
我国民族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1.8%;全国生态建设规划中的4个重点地区和4项重点工程全部在民族地区;我国首批建立的10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民族地区就有6个,分别是阴山北麓科尔沁沙地保护区、若尔盖-玛曲保护区、黑河流域保护区、长江源保护区、黄河源保护区、塔里木河保护区;民族地区现有7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面积占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5%以上。
据介绍,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2个限制开发区域,民族地区就有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