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记者 徐寿松)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常被视作新规划的“障碍物”而加以拆除。而上海因地制宜,以这些“三老”建筑为载体,注入新的元素,“老屋新用”,从而孕育出一个吸纳企业2500多家、从业人员逾2万的“新产业”——创意产业。
“八号桥”“田子坊”“1933老场坊”,这些原本只留存在“老上海”记忆里的老地名、旧建筑,如今成了日益勃兴的创意产业的新场所。
记者从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获悉,上海创意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并逐渐由形态建设过渡到了形态与业态共同建设的阶段。截至2006年底,上海已授牌的创意产业园区达到75家,园区入驻创意产业类企业达2500多家。产业门类涉及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咨询策划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等创意产业的主要领域。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大多不是另起炉灶建新厂房,2/3以上的创意产业集聚在通过保护性开发的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大楼里。
眼下,上海老厂房里孕育出来的“新产业”在不断成长。上海创意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产业联盟以及英国、美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投融资方面,英国霍金斯机构已与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等机构共同组建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重点投资创意产业,不仅与上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相关风险投资基金共同建立的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