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民心工程群众满意上级不感兴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5日电(记者王欲鸣)“我们实实在在做了事情,有些领导却不满意。”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一位旗领导和记者谈起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时,情绪有些低落。

    乌拉特前旗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破解山旱区因取水过度、地下水位下降和干旱少雨造成的“缺水症”,今年旗委、政府在山旱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采取“政府补贴20%,银行贷款50%,农民自筹30%”的方式,筹资1050万元,配套300眼机电井建设低压管道,并计划3年内使山旱区2323眼机电井全部实现低压管道输水。为破解黄灌区因地下水位过高、排水不畅引起的土地盐碱化——“水鼓症”,旗委、政府筹资330万元,采取旗财政补贴60%,群众自筹40%的方法,实施排干清淤工程,辅之以平地缩块、水土保持和人畜饮水等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

    “这是个造福子孙的好工程!”在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南苑村,十几位村民七嘴八舌说起了节水工程的好处。村民徐永禄算了一笔账:做这项工程每户村民花1800元左右,低压管道铺好后,每亩地浇一次水节省电费5元,每年浇六七次,加上机械损耗和省水,每亩地可以省45元左右,他家40亩地一年下来就可以省1800元。管道至少能用30年。而且,过去浇地从井口到地里最远需要两个小时,现在一合电闸水就到了地里,一条管道可以同时浇几十亩地。山旱区农民高兴地称节水工程“省水、省电、省钱、省时、省工,促进增收。”

    然而,乌拉特前旗实施的“民心工程”未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甚至还挨了批评。

    乌拉特前旗一位旗领导告诉记者,前几天市里组织的监督指导小组参观全市各旗县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展情况时,对其他两个旗县建新房、修油路、栽树、建沼气等做在“地上”的“工程”非常满意,称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在这两个旗县,而对乌拉特前旗埋在“地下”的节水工程不感兴趣。有一位领导说,节水工程好是好,只是都埋在了地底下,上面领导来参观,也只能口头汇报汇报,不可能把管道挖出来看。

    “节水工程的管道都是埋在地底下1.8米深的地方,清淤工程是把多年来沉积的淤泥挖出来,这两项工程都不是摆在地面上的‘亮点’工程,但都是建在老百姓心中的‘亮点’工程!”大佘太镇一位干部对记者说。

 
 
 相关链接
· 甘肃成县:“民心工程”伤了民心
· 代表委员议政录:让民心工程更好地惠及西部群众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