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河北唐山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全市重点耗能单位万元产值能耗同比明显下降,工业减排也有一定进展。这是唐山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坚持做到项目建设“五个不准”和采取“六项措施”后显现的成果。
唐山是我国最早的资源型开发工业基地,曾诞生了我国工业历史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工业陶瓷、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等。钢铁、水泥、陶瓷等资源型工业一度占到经济总量的80%。进入“十五”后,唐山不断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以来,全市陆续关闭了228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钢铁企业,依法关闭了60家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企业,钢铁、电力工业企业全部配备了相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这些措施虽然使唐山环境状况有了较大改变,但要使经济粗放格局得到根本转变,工作量仍很大,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现象仍在个别生产企业和一些生产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
面对这种局面,唐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文化名城、经济强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的发展目标。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党政部门、生产企业抓紧抓实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产值能耗指标下降20%以上,综合污染物中的COD排放量下降17%,大气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9.7%目标的实现,促进唐山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唐山市政府下发了“五个不准”的通知:不准再违规新上增钢增铁扩张产能项目;不准违规新上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不准擅自审批、越权审批建设项目;对违反环保规定建设生产项目,不准供应水、电、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进行工商注册;不准明一套、暗一套,偷排偷放、超标排放。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环境恢复任务的县区、对不能实现达标排放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企业、对没有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对没有环保验收手续的企业和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不批新上项目等。
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抓科学发展规划。组织国内外一流专家研究制订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努力走出一条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新路子。二抓建立健全包括决策、考核、准入、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突发事件应急等内容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三抓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增高减低、上大挤小、扶优汰劣、控制总量”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初级产品转化的装备制造业,推动唐山成为中国北方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化发展。四抓环境保护执法。加大对大气污染、饮用水源地污染、危险废物污染和城镇噪声污染的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污染行业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从2007年起,把每年的3月份作为“全市环保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月”。五抓营造全民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六抓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对部分企业的处罚决定,用强力措施实施对企业的停产处分。
“五个不准”、“六项措施”出台后,唐山市委、市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到了落实上。2006年底,唐山市领导率领有关部门对河北省公布的“2007年底前第一批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装备企业名单”涉及唐山16家企业中的丰润区聚鑫钢铁有限公司、迁安市联钢金丰钢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落后装备采取了统一淘汰行动,在一天内拆除200立方米以下高炉5座、20吨以下电炉和转炉16座,淘汰落后产能铁75万吨、钢128万吨。今年初,市政府责成有关县区政府对华瑞钢铁有限公司、新联钢铁有限公司、宝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污染项目实施停产停建。市政府有关部门与河北大唐国际唐山热电有限公司研究替代唐山发电厂5×50MW小机组热源的替代方案,待热源供应问题解决后,立即对小机组进行关停拆除。除了进行一系列淘汰措施外,市里还进一步研究了下一步节能治污措施,要求到今年底全市钢铁冶炼企业由20家集团整合至10家集团,全部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
截至目前,唐山在近3年中淘汰了600万吨钢铁的落后产能,到今年年底淘汰落后产能将达到800万吨。市委、市政府还要求全市各级党政部门、生产企业要举一反三地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的决定和要求,深刻反思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开发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以精品钢材为龙头的机械、船舶制造产业链,以盐、煤、石油化工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以特殊农产品为龙头的农业产品加工产业链,从根本上改变唐山的经济增长粗放格局,保证唐山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产值能耗指标下降20%以上,促进唐山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雷汉发 宋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