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董峻)日前部分小麦产区喜降雨水,但部分地区干旱仍在持续,局部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较重,早衰和倒伏的威胁仍然存在。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有关负责人28日强调,小麦未成熟的地区,在小麦进入灌浆乳熟期和收获的关键时期,各地农业部门要积极开展工作督导,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搞好田间管理。
小麦专家指导组的意见指出,小麦主产区要因地制宜做好以“保根、护叶、防早衰、防倒伏、增粒重”为重点的肥水管理工作。没有降雨的地方,浇足浇好灌浆水,减轻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提高籽粒灌浆强度,增加小麦粒重。结合当地小麦生产实际,酌情进行叶面施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同时,黄淮海中北部麦区要狠抓蚜虫、白粉病及锈病的监测防治工作,指导农民在防治蚜虫和白粉病等小麦病虫害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提高防治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以及增加粒重的效果。西北麦区重点加强小麦条锈病为主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做到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努力控制病情,坚决遏制条锈病的危害。
目前甘肃、陕西、山西的旱情严重,对小麦生产已造成不利影响。专家组为此提出,要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合理调配水源,加快灌水进度,对旱情较重的田块优先灌水。黄淮海麦区处于收获前7天左右的,不宜采取灌溉措施;处于收获前10天以上的北部地区,如果土壤干旱,可以适量灌溉,提高粒重。对持久干旱造成冬小麦绝收改种的局部地区,要做好种子、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未来几天天气晴好 全国小麦机收进度加快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董峻)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供的最新情况,截至27日晚,全国共收获小麦7000万亩,其中机收3250万亩。
河南南部进入收获高峰期,已收获小麦1751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3%。安徽、山东、陕西麦收工作陆续展开。
22日至24日全国大范围的降雨天气已经结束。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几天,我国华北南部和黄淮地区将持续高温天气,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的成熟和收晒。各地农机部门正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组织各类农业机械投入小麦抢收、抢晒工作,麦收进度明显加快。
安徽淮河以北小麦主产区28日开始收获。全省小麦种植面积今年达3200万亩,小麦长势喜人,成熟期比往年提前2至3天。为确保及时抢收,安徽今年共组织了6.5万余台联合收割机和150多万台拖拉机投入麦收,是历年来小麦跨区作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年。截至目前安徽已收获小麦约340万亩,其中机收小麦305万亩。
山东小麦机收工作将于29日全面展开。参加全省麦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8.8万台,其中出省作业4.1万台,拟引进外省联合收割机2.9万台。目前,联合收割机已检修完毕,组建农机跨区作业队18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