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海省大通县:利用特色规模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5月28日电(记者 顾玲)今年33岁的鲍玉熬,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鲍东村的农民。2003年,他在自己的承包地上试种了1.4亩菊芋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后,就不断扩大种植规模,2006年获纯利6万多元。今年,他通过转租本村其他农户的耕地,还要种植400亩菊芋。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菊芋产量可达2500公斤,按每公斤0.6元算,400亩可获纯利15万元左右。”

    鲍玉熬的事迹是青海省大通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利用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海省大通县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重点,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发展特色种植来带动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据了解,大通县近几年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的比重,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目前全县特色作物已经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

    除了增加特色农业的比重外,大通县还进一步扩大集中连片种植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立起小麦、油菜、马铃薯、无公害蔬菜等高产高效千亩示范区9个、百亩示范基地55个、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个,落实订单农业面积32万亩。

    据了解,为发展牛羊育肥,大通县新建日光节能温室752栋,畜棚950栋,目前全县有牛羊贩运育肥户4589户,贩运育肥牛羊66.4万头(只),实现纯收入5250.6万元。此外,他们还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及运销业,加快马铃薯、牛羊肉等深加工项目的建设步伐,积极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

    “特色规模农业让咱们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大通县的农民们这样说。据了解,2006年,大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42.85元,比上年增长了13.1%。 

 
 
 相关链接
· 江西省建设新农村:产业化发展铺起高效农业之路
· 农业部实施智力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
· 孙政才:农业和农村要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贡献
· 河南加大引黄供水力度确保沿黄地区农业用水需求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