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海黑河上游治理取得成效 完成草地围栏102万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5月29日电(记者 任晓刚)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局获悉,经过6年的努力,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县境内的黑河上游治理工作取得了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草地围栏102万亩,核减牲畜超过10万头(只),促进了当地生态恢复。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3个省区,最终于内蒙古阿拉善盟注入居延海,流域面积约14.29万平方公里。近几十年来,黑河上游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水源涵养能力受到威胁。加之中下游地区过度截取河水,使得流入居延海的河水越来越少,居延海于1992年完全干涸,附近地区严重沙化,成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严重影响北京等北方地区。

    由于黑河上游地区形成的地表径流是承载整个流域社会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保护和维持上游地区的自然生态,恢复上游地区生态功能和水源涵养能力,对于黑河水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重大。2000年,国务院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立黑河流域管理局,对黑河流域统一管理,逐步采取措施恢复居延海生态环境。

    据介绍,黑河上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草畜矛盾,改善草地生态环境,遏制草地退化趋势,为流域中下游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气温偏高 降水偏少 三江源干旱化趋势加剧

  新华社西宁5月29日电(记者 叶超)青海省气候中心研究显示,2006年三江源地区气温异常偏高,降水明显偏少,成为这一地区罕见的干旱年份。三江源地区近40年来呈现出的干旱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据青海省气象局多年观测,近40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以每10年0.25摄氏度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青海省年平均气温每10年0.22摄氏度的上升速率,增温趋势十分明显;同时年降水量以每10年2.81毫米的速率减少,而年蒸发量在以每10年5.8毫米的速率增大。

  青海省气候中心工程师戴升介绍,2006年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0.6摄氏度,较历年均值偏高1.6摄氏度,创造了196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历史极值。这一年中,三江源地区的降水资源量是1550亿立方米,与常年相比偏少119.3亿立方米,低于历年均值1成左右。2006年,三江源地区的罕见干旱证明这一地区的干旱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

  据了解,三江源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直接造成了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这一地区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河流流量明显减少。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三江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我国、东亚甚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关链接
· 贵州:一系列有力措施使草地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
· 我国20%可利用草地已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
· 黑河市爱辉区大岭林场草地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