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内地航空公司首次招收自费民航飞行学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林红梅)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从29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招收100名自费飞行学员,这是中国内地航空公司首次招收自费民航飞行学员。

    南航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司献民29日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9日起,凡是高中以上学历、身体和年龄符合条件的男青年,都可以登录南航的网站,进行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30日。

    他介绍,报名者经南航选拔考试合格后,学员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接受为期6个月的理论学习和18个月的飞行训练,然后直接分配到南航各飞行基地工作。

    我国的飞行员培养体系目前还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作,飞行学员从进入飞行学院那一刻开始,所有费用都是由航空公司支付。航空公司培养一名成熟的飞行员往往需要投入数百万元。高昂的培训费用和职业特点要求,使国内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一直呈现紧缺局面且流动困难。

    民航总局人教司司长宇仁录表示,今后,要让中国学习飞行的人员就像学习汽车驾驶取得执照一样,自己掏钱参加培训取得飞行执照后,自由到航空公司择业。南航招收自费飞行学员,目的在于为飞行员培训市场化摸索出一条路子。

    新闻分析:招收自费飞行员以缓解民航飞行员短缺矛盾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 林红梅)5月29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签订了自费培养飞行员的协议,这是中国内地航空公司首次以自费培养学员的方式,招收飞行员。中国民航总局人教司司长宇仁录表示,希望这次首先之举能够探索出一条飞行员培养市场化的新路子,以解决中国民航飞行员紧缺的瓶颈制约问题。

    中国民航飞行员紧缺矛盾突出

    近年来,中国民航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比世界民航发展速度高2倍多。2002年,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提出了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发展目标。2005年,中国民航总局又提出了建立现代化的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宇仁录说,民航的快速发展对飞行员、机务人员、空管人员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民航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目前,中国民航飞行员、机务、空管人员紧缺的矛盾突出。其中,飞行员紧缺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全行业需要增加近万名飞行员,才能满足需要。

    南航股份公司飞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仁杰介绍,按照现有计划经济的培养模式,培养一名飞行员,航空公司要花费上百万元的培训费用,飞行员必须进入飞行学院学习四年,取得大学文凭后才能毕业。中国民航90%以上的飞行员由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培养。

    高昂的培训费用和职业特点要求以及单一的培养模式,使大陆飞行员一直呈现紧缺局面且流动困难。

    “自费”学飞是国际趋势

    南航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司献民介绍说,国外飞行员培训、流动早已完全市场化。欧洲、美国、巴西等国家的飞行员基本上都是自己花钱上飞行学校,航空公司不用支付成本,飞行员到航空公司工作都是来去自由。

    宇仁录表示,为缓解大陆飞行员紧缺矛盾,中国民航总局一方面加大对飞行院校的支持力度,让老模式能培养出更多人才;另一方面创新机制,鼓励各方力量参与飞行员的培养,建立开放式的市场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南航是我国年运输旅客量最多、安全飞行记录时间最长的航空公司。南航此次招飞100名自费飞行学员,就是一种市场化模式的探索。按照这种模式,学员2年即可取得驾驶执照参加工作,但没有大学文凭。而且,这种模式可筹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飞行员的培养中来,缓解飞行员培养资金紧张的矛盾。宇仁录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在确保飞行员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培养飞行员的新路。

    “自费”学飞如何还贷款?

    王仁杰介绍,被录取的自费飞行学员将在今年8月和10月,分两批进入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经考核合格后,飞行学院发给相关飞行驾驶执照。

    王仁杰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自费飞行员在毕业入职南航后,其花费的贷款本息可用其职业收入还贷,最长还款期限为10年。自费飞行员在进入南航工作后,各项福利待遇与“公费”飞行员执行同样的标准,并且其每年的复训费用也将由公司“公费”支付。按目前飞行人员的收入水平,一名飞行员工作10年的总收入平均可达290万元左右,而自费飞行学员10年的贷款本息是90万元左右。

    他提醒说,自费学习飞行也存在风险,达不到训练考核标准会被淘汰。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年限后,自费飞行员既可选择继续服务南航,也可选择自行择业。

 
 
 相关链接
· 中国“靓丽女飞行员”梦圆珠海航展
· 我国的航天员从空军合格飞行员中挑选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